安康市“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博物馆教育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研讨活动举行
4月7—8日,安康市“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博物馆教育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研讨活动在旬阳中学举行。通过课例研讨、专题报告、实地参观、微讲座,搭建馆校联动的新模式,推动博物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全市高三历史教师、专兼职教研员及城关初中历史教研组长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安康市教学研究室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省王颖名师工作室、王成瑭名师工作室协办,旬阳中学承办,旨在探索“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博物馆教育和历史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发展之路。
活动中,全国知名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以“漕运和国运”为主题讲授了一堂高三复习备考示范课,从先秦至晚清前运河变迁史切入,跨学段时空整合初高中教材中的运河开凿史,用七个递进问题链透析“漕运废弛与国运兴衰”的逻辑关系,全景式展现多元学术情景,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以当今的“巴拿马运河问题”为例让学生理解“历史是现实的源头,现实有历史的印痕”的真谛,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领悟能力,生动诠释了其《文本・情境・问题——谈专史与通史的汇通与进阶》专题报告的精髓和理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赐成以《人生体验与历史教育》为主题,分享了其对时宗本等历史教育名家的研究和理解。从独特视角解读了历史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在场教师对于历史教学、历史教育、生活智慧和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
活动中,来自旬阳中学的李慧老师以蜀河古镇为载体,通过纪录片、方言短剧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展现商路、商贸到文化交融的古镇变迁,实现了教材和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赢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安康中学的杨扬和周静老师以《申报》实物为媒介,线上(录像)线下双融方式,引导学生探秘中解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新”与“旧”的矛盾,凸显实物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和价值。
活动期间,先后参观了旬阳中学水文化馆、校史馆,旬阳市航运博物馆、旬阳市博物馆,领略旬阳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感受了旬阳地域文化,进一步了解汉江作为江河淮汉四大母亲河之一的历史贡献和交通变迁,增进对博物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研讨交流会明确,2025年陕西省首次迈入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全体历史教师要紧扣新高考的要求,精准把握考试方向,探索提升复习备考效率的思路和方法,将博物馆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紧密融合,打造“行走的历史课”,做一个虚心的学习者、深度的思考者和勤勉的探索者,为全市“课堂革命·安康行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