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专题专栏 > 创文引领 四级同创 > 正文内容

【勤俭戒奢 安康少年在行动小记者征文优秀作品】传承勤俭美德,共筑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5-02-24 09:42作者:安康市第一小学 陈羽瞳

记得五年级时我们学过一句名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这句话出自于《尚书》,同时强调了节俭和勤劳的重要性。勤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更是每一个人应担当起的社会责任。

我国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意思是遍观历代前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多由勤俭,衰落常因奢侈。从而告诫我们应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避免因奢侈而导致国与家的衰败。

古今中外,“破由奢”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西方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古罗马帝国,它的迅速衰亡和贵族奢侈浪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罗马帝国贵族为了保持奢华生活,国家开始大肆征税,财政负担不断地加重,加上常年对战争,国力逐渐衰退,最终灭亡。纵观我国历史,由于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历史上只有短短三十八年的隋朝,就是因为当时的皇帝隋炀帝杨广,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加上连年大规模的巡游和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导致人民揭竿而起,他自己也被大臣缢杀,隋朝灭亡。

相反,个人成长、家业兴旺、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尚俭戒奢,朴素节俭。

相传虞舜曾称夏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属治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穿短打布衣、住茅草屋,为后人所称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老子认为节俭自持,是富裕安康的前提条件,孔子强调以节俭为本,墨家提出为人为政都要节用,还提出了造度消费的理念。

近代以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身上更是体现出了这一传统美德。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那天穿的是一套破了四个大窟窿的羊毛裤。他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都要捡起来吃掉,他的碗里,从来没有剩下过一粒米。还有那补了73个补丁的睡袍,穿了20多年的拖鞋,舍不得扔掉的空火柴盒等。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同时也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如令,在学校,为了教育我们要懂得节约,学校开展了有趣的“跳蚤书市”活动,同学们把自己看过的旧书卖给其他同学,这样原来的旧书又发挥了新作用,避免了浪费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在班会上,老师给我们讲如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我们知道了白天教室尽量不用开灯,这样一点点累积,可以节约不少电。外出用餐时,吃不完的饭菜可以打包带走,能吃完的要尽量吃完,践行盘行动;在家里,家长教育我洗完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冲厕所,不用的作业本可以当草稿本,穿小的衣服可以捐给山区的孩子们,快递纸盒如果在家里用不着,可以去卖废纸……我渐渐明白了节约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的。

我的奶奶今年七十岁了,她很爱美,但是自己的衣服鞋子却很少,每当爸爸要给她买时,奶奶就会说:“不了,家里的衣服可以换着穿,每必花那钱。”每当我要求爸爸妈妈给我买新衣服时,他们就会用奶奶这个事例告诉我:“要节约,不要奢侈,你的衣服已经够多了。”从奶奶身上我懂得了,节约是一种美德,首先我得从自己做起,才能去要求别人。“不奢侈,不浪费”这句话一直挂在我耳边,它一直提醒我要做一个节俭戒奢的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践行勤俭节约。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

传承勤俭美德,共筑美好未来,相信我们的未来因勤俭而更美好!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