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创设“五家”目标 “寓”见温馨家园
近年来,紫阳县教育体育局从宿舍管理的小切口入手,坚持“育人、服务、安全、共育”的理念,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丰富宿舍文化建设内涵,为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宿舍已成为学生思想教育、习惯养成、素养提升、师生交流、成长成才的新平台,成为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和良好校风的新阵地。
升级服务理念 创设厚植“家元素”
坚持精品化思维,打造宿舍新颜值。在新建宿舍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安全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考量,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用家装的标准严格要求工程建设。向阳、瓦庙、毛坝镇等一批宿舍项目建设落地见效,成为学生朝夕所盼的家园。其他老旧宿舍,通过精心设计和升级改造,充分满足住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坚持人文化思维,提升宿舍新气象。双安镇、焕古镇等学校建立班主任、值班老师、生活老师陪伴机制,实施全程陪伴,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有指导、有依靠、有陪伴,切实做到既有“家”的温暖,又有成长的快乐。瓦庙镇中心学校在寝室布局、生活用品采购等充分征询各方意见建议,打造寝室样板间,组织学生,家长参观并提出改进意见,真正让学生、家长融入宿舍。坚持精细化思维,展现管理新风貌。各学校把宿舍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贯彻落实“6s+c”管理规范,不断健全制度机制,把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把服务映射到学校发展各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全息育人功能,努力实现事事育人、物物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
紧盯细节管理 形成良好“家规矩”
明确标准定规矩。县教体局制定下发《紫阳县寄宿制学校观摩评估工作的通知》《紫阳县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各学校依据方案和实际,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文化(6s+c)七方面入手,制定具体规范和执行标准,让管理有章可循,让学生有规可守。示范引领学规矩。学校充分利用退伍军人(保安、家长)的优势资源,首先对生活老师开展内务培训,打造内务样板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然后对全体住宿学生开展多轮次内务强化培训,并进行内务操作考试,达到人人内务过关,让每个住宿学生都熟练掌握内务整理的要领和技巧。监督评比守规矩。学校根据日常督查和定期检查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比,每周评选星级宿舍和宿舍管理先进个人,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让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进自主管理 创设良好“家风尚”
明确分工,培养责任意识。学校成立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立楼长、层长,舍长,每个舍员赋予一项监督管理职责,比如地面卫生监督员、洗漱用品摆放监督员、床上用品监督员、门窗及电源开关监督员,每天对照内务管理标准对本宿舍逐项检查验收。评比激励,培养荣誉意识。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安排人员对每个宿舍逐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公开通报,学校将宿舍内务、纪律的考评成绩与文明班集体考核挂钩,将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荣辱与共局面。日检日报,培养安全意识。每个宿舍设置安全巡查员,根据区域分工,对宿舍中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巡查,尤其是学生间苗头性矛盾纠纷事件,发现问题隐患立即报告给生活老师,生活老师根据轻重缓急情况予以处置和上报,值周领导负责跟踪问效。
丰富活动载体 激发良好“家氛围”
内务比武增动力。各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内务大比武活动,评选先进集体与内务标兵,不断激发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宿舍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实现卫生管理“三个无”,卫生保洁“三个一个样”,物品排放“五个一条线”。同台竞技添活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发挥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学生争优意识,学校组织班主任、生活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内务同台竞技活动,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增添了学校活力,又进一步提升了师生内务整理水平。宿舍观摩激潜力。由局领导带队,各寄宿制学校校长参与,分片交叉进行宿舍观摩点评,在相互点评中,借鉴学习,进一步开拓思维,共同提高进步。
强化协同育人 双向创造“家温暖”
思想教育双向发力。针对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学校创设条件建设视频电话亭、亲情聊天室、读书吧等,为学生搭建思想交流平台,要求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视频通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及时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绪,确保关爱时刻在线。行为习惯双向培养。学校通过“线上+线下、集会+家访”等方式,将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延伸至家庭,引导家长根据学校的科学方法来教育孩子,做到在家在校一个样,确保教育时刻在线。学生管理双向交流。学校通过“宿舍开放日”,家长可到校参观指导,家长也可通过生活老师,进行视频通话,了解学生在宿舍的状态。生活老师也会把孩子精彩瞬间,美丽身影,发在家长群里,让家长在闲暇之余,看到孩子的努力,确保沟通时刻在线。
通过不懈努力,各学校致力于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努力把宿舍营造成家的温馨港湾,在学生全面发展、文化软实力、个性发展、自主管理、全员服务上用心用情,形成各具特色的宿舍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舒适度、家长认可度,群众满意度以及社会美誉度,为构建和谐稳定、安全文明校园续写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