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教体要闻 > 正文内容

白河县:城乡手牵手 共享好资源

发布时间:2024-07-02 17:36作者:董剑南

6月20日上午,白河县构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教室里,班主任刘登玙为学生讲解课文《杨氏之子》。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备课过程中,李智梅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刘登玙说,构朳镇中心小学与白河县城关小学组建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以来,她与市级教学能手李智梅结成师徒。有了名师的传帮带,刘登玙的教学、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白河县按照“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原则,将全县58所初中、小学划入9个教共体,以“核心校”带动“成员校”,通过管理共进、师资共用、资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共评,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强带弱

“请同学们跟我读:江上渔者,宋,范仲淹……”城关小学的录播教室里,省级教学能手王丽站在讲台前,带领学生学习古诗《江上渔者》。

教室里,50多名城关小学学生认真听讲。讲台旁的电子屏幕里,“成员校”构朳镇中心小学、凉水完小、纸坊完小和东坡教学点的学生同步上课,并通过智慧课堂实时互动。

“王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很有意思。通过这节教共体同步课程,我对《江上渔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构朳镇中心小学学生郑传蓓说。

城关小学有96名教师,其中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有20多名。组建教共体后,该校充分发挥“核心校”辐射作用,推动城乡学校学生共上一堂课,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每个教共体由一个‘核心校’和若干‘成员校’组成,由‘核心校’校长担任总校长,通过统筹整合人财物等各类资源要素,实现教共体内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成果等共建共享。”白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谢文生说,教共体内的城乡学校,不是简单的结对帮扶,而是打破各种界限和壁垒的融合统一。

为了促进教共体深度融合,白河县制定教共体运行管理办法及教师交流轮岗、财务管理、考核评价等配套机制。同时,各教共体成员校间建立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对教共体重要业务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共同推动教共体发展。

双向交流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构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刘登玙,开始工作时感到压力很大。

“讲课时总觉得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刘登玙说,与名师开展“青蓝结对”后,除了能在同课异构中找差距、补短板,还能得到名师的悉心指导。

“在‘核心校’的带动下,我们开展联合备课、合作教研、教学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了教学水平。”构朳镇中心小学校长柯贤凤说,本学期,城关小学选派市级教学能手胡先婷到学校驻教。此外,城关小学定期组织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专业老师在线同步上课或送教上门,丰富了课堂形式和内容。

教共体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白河县统筹调配师资力量,建立教共体内教师双向流动机制,积极开展“青蓝结对”“新教师首站式培养”等活动,遴选优秀教师到“成员校”派驻指导、年轻教师到“核心校”跟岗学习,切实优化师资整体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优质师资的双向流动,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激发了教师比学赶超的积极性。”白河二中教共体总校长谈吉国说,今年秋季学期,学校计划选派3名优秀教师到“成员校”宋家初中驻教,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职称评聘优选、绩效分配优酬、选拔任用优先的重要依据。

教共体还建立学科资源共享机制,共研共享教研课题,开展同课异构、学科沙龙、示范课程、教学观摩、教学比武等活动;大力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升级改造8个录播教室,新建62个互动教室,常态化开展名师课堂、联合备课、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家校共育等活动。

共建共管

宋家初中运动场地老化严重需要修缮,但因资金紧张迟迟未能动工。今年初,白河二中教共体统筹资金15万元,帮助宋家初中完成操场提升改造。

白河三中教共体每学期列出30万元统筹资金,重点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城关小学教共体安排10万元统筹资金,为纸坊完小、凉水完小两所小学配置了智慧黑板。

“‘核心校’一家好不是真的好,教共体一起好才是真的好。”谈吉国说,白河县出台教共体财务管理制度,将教共体内各学校办公经费按比例进行统筹,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统筹资金使用计划,明确统筹金额、支出用途等,集中财力解决短板弱项问题。

除了资金共管,文化共融也是教共体建设的一大特色。每学期,教共体都会组织校际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运动会以及研学实践、技能大赛、社团联谊等活动,促进学生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教共体的学生一起参加艺术节、篮球赛,大家在一次次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构朳初中学生柯尊靖说。

此外,白河县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共体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既倡导“一校一品”,深挖校园文化特色,又深化各学校间交流融合,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我们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体系、规范运行管理、强化政策支持、严格考核评估,激发教共体内生动力与活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容下沉,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谢文生说。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