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政策法规 > 政策性文件 > 正文内容

安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4-02-28 14:55作者:

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紧紧围绕体育强省和安康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将全民健身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基本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赛事活动更具活力。持续办好“平安顺利·幸福安康”品牌赛事,打造“一县一特色”,重点培育12个省级精品赛事。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场次以上,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参赛观赛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内容之一。

——指导服务更加科学。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开展。继续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9000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

——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全市新注册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0个,制定出台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规范性文件。

——群众参与更加广泛。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以上。

——体育产业加速发展。带动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上升。

三、工作任务

(一)加大健身设施有效供给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市级“六个一”、县(市、区)级“七个一”、镇村级“三个一”建设(附件1)。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按照“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任务(附件2),逐年完成销号。结合城市发展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等,加快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户外运动设施、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建设。推进汉江全民健身长廊建设。加强对新建小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监督验收,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人口集中点体育设施“两提升”行动,加大乡镇街道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市政用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边角地等“金边银角”,结合实际灵活建设健身设施。探索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做好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和开放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向社会开放。加强场地设施的管理维护,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健身环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承担,不再列出

(二)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积极推动群众性赛事活动经常化、大众化、特色化、生活化,加大举办区域性、综合性体育赛事力度。做响做亮龙舟节、马拉松、山地越野赛等“平安顺利·幸福安康”品牌赛事,培育打造“一带一路”省级精品赛事。支持县(市、区)依托自然优势举办绿水青山系列赛事,持续办好汉滨紫阳冬泳、汉阴平利环秦岭山地自行车、宁陕秦岭山地越野、高新秦巴区域羽毛球等区域性赛事活动,推动形成“一县一特色”赛事格局。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和社区积极开展农民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按照“小型、分散、多样”的原则,引导运动项目发展,大力开展“三大球”运动。支持各协会组织和健身人群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赛事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市域外群众性赛事活动,扩大赛事交流。(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深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内涵。推动市、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常态化开展,推广个人健康档案和运动处方服务,不断提升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优秀率。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持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大力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深入开展达标测验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继续做好全民健身“五进”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结合实际向乡镇、街道、协会等延伸,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类别,不断丰富社会体育指导员结构。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奖励激励机制,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工作。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科学健身的推广与普及。(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

(四)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壮大体育协会队伍,推行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加若干单项体育协会的4+X”模式。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探索体育社会组织评价机制,将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体育社会组织给予场地、培训等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民政局)

(五)促进健身人群协调发展

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扎实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进行体育干预;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不断改善场地设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积极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提高健身设施器材、健身场所适老化程度,推广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大会、重阳节健身展演、双十一健步走等老年健身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健身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推动农民、妇女等人群健身活动开展。(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六)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打造集体育竞赛、健身休闲、培训指导、场馆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激发场馆活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提升瀛湖水上运动基地水平,建好用好宁陕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开发,促进山地户外、冰雪、水上等产业发展。扩大体育消费,打造10处夜间体育运动场馆,积极培育彰显安康自然特色的赛事活动,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培育市场主体,支持本土体育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休闲健身、赛事服务、服装制造等市场供给,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加强责任彩票、公益彩票建设,推动体育彩票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进一步健全和规范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继续开展校园篮球、足球、乒乓球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活动,适时增加市级青少年体育竞赛,完善和推动“市”三级选拔性竞赛体系。推动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和冰雪运动等体育特色传统学校创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改革试点县和“满天星”训练营。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

促进体旅融合。用好安康山水自然禀赋,稳步发展漂流、攀岩、定向越野、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赛事,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推动体卫融合。倡导主动健康意识,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鼓励引导医疗人才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发挥医生对群众参与科学健身的推荐、咨询和指导作用,促进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卫健委)

(八)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打造全民健身宣传专栏,加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宣传力度,普及全民健身文化,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建科学健身指导巡讲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创建工作,树立全民健身榜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对民间、民俗、民族体育的挖掘和保护,做好龙舟、武术、围棋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推广。(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教体局、团市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对本地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推动落实,开展评估和报告工作。市县两级全民健身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的成员单位,要落实中省关于全民健身的政策措施要求,在职责范围内全力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人社局、市教体局)

(二)完善政策保障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落实国家关于全民健身的政策措施,全力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教体部门要牵头做好实施计划的落实工作,推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上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建立公共财政全民健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全民健身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投入力度;住建部门要严格按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标准,因地制宜推进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自然资源部门要将体育发展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将体育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用地需求,做到优先用地、优先审批、应保尽保。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服务和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教体局等)

(三)强化安全保障

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加强日常管理和排查,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消防、应急、疏散安全标准。督促经营性体育场所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强化属地监管意识,分级分类落实赛事活动监管责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编制的原则,重点落实好路跑赛事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执行特殊情况熔断机制,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做好场馆开放、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