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好教师】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记紫阳职教中心工匠教师王琳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浓厚的工匠精神。紫阳县职教中心的王琳老师正是能把教师和工匠这两个角色融合得很“丝滑”的一位优秀专业教师。一路逐光而行,终成学生眼中的光,照亮学子成长的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职校教师,王琳的成长之路和普通教师不同,她走了一场“跨界”之旅。从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转型成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她不但跨越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类型鸿沟”,还跨越了基础学科和专业技术学科的巨大学科差异。这样的转变背后是巨大的勇气和艰苦的奋斗,王琳怀抱为师者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一路逐光前进,砥砺而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匠教师。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职校的职能之一。茶产业是紫阳的支柱产业,但本地茶叶生产更多的是家庭小作坊式的模式,缺乏专业指导。王琳从义务教育转入职业教育,跨界成为了茶叶专业教师。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茶文化的兴趣,她从茶艺课入手,摸索钻研,成为一名茶艺课老师。随着教学的深入,她发现这个延续了几千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盏一饮间,还有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品评技法、饮茶健康等这些专业课程。没有过多的犹豫,王老师自学手工制茶,自学茶叶审评,到企业实践,拜专家为师,她跑遍了紫阳的大小茶企,向新老茶人请教制茶工艺。2014年以来,王琳先后获得国家一级茶艺高级技师、二级评茶技师、评茶员培训师、礼仪培训师等资格,还成为企业的特聘专家。她在茶艺这条路上求索不止,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实现新技术突破,帮助企业获得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敢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作为教师,提升自己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王琳用生动的课堂、扎实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擦亮了每一颗遗落的明珠,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市县级技术能手,她的学生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的技术骨干,深受企业好评。其中,外省茶文化讲师2016级学生贾学冰、“单手炒茶”传奇2017级学生李组双、茶陶博物馆茶艺讲解员2019级学生张龙芳,更是迅速成长为行业翘楚。
“没有一项技能是简单速成的!比如手工制茶,鲜叶匀整度不高,做出来的茶叶就会色杂、味不醇。想要做一斤茶叶得五斤鲜叶,采摘时间约3个半小时,加上6个小时加工,整个工作过程近10小时,其间稍有差池,茶叶就会黄变或者红变。”王琳就是这样计算茶叶生产的专业实训时间,也是按照这个时间来组织她的实验实训课堂,学生在这样严格、精准的要求下,培养了耐心、细心、恒心,日复一日地完成技能训练,技术得到飞速提升。一轮下来,她看到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欣慰地说:“过程当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眼中越来越坚定而又璀璨的光,一切就都是值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参加市、省、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项目一路突破,最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赛团体三等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学相长,在成就学生的同时,王琳老师的自身业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先后荣获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微课程大赛省级一等奖和“省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代表学校专业组获省“说专业”大赛二等奖……如今,她已经成长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员。在2023年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她再次脱颖而出,将代表安康和陕西冲刺国家级的比赛。
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师自己必须具备工匠劳模精神。王琳老师在她20年的教学生涯中,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以她职业成长实践生动诠释了教师工匠精神的形成。她的存在,为紫阳的职业教育点亮了一颗最明亮的星,助推了职教学子人人出彩,她是职教老师的楷模、学生眼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