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教体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市汉滨区:课堂强质量 课后重实践 课外提品质

发布时间:2023-06-30 08:22作者:《教师报》记者 郭鹏 席永刚

“同学们,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钳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顺着秧苗的根朝下插入泥土中……”这是日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城东小学汪丹老师在课后服务时间教孩子们如何插秧的场景。轮滑社团、舞蹈社团、劳动社团、阅读社团、蔬菜瓜果售卖体验等活动在校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整合教育资源,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以课后服务为抓手,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在汉滨区各中小学蔚然成风。近年来,汉滨区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聚焦“双减”和“三个课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育内容,构建立德树人大课堂,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汉滨育人新样态。

立足“第一课堂”,紧抓质量“牛鼻子”

“‘双减’的目的在于增效提质,而‘增效提质’关键在课堂。”汉滨区初级中学副校长全东介绍道,自“双减”以来,学校从立体化集体备课、体系化课堂改革、精细化作业设计三个角度发力,向课堂要质量。

自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汉滨区教体局先后出台了《汉滨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汉滨区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督导评估方案》《汉滨区2022年“双减”督导工作任务清单》《汉滨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规范管理,建立“双减”长效机制。该区以教研室为龙头,将作业设计列入课题,开展研究交流,形成了汉滨的作业管理模式。建立作业领导审批和公示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时长,采取分层作业设计、分层布置,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汉滨教体局从整体出发,从顶层设计做起,规范教学常规,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效益,夯实‘第一课堂’,严守教育教学质量底线。”汉滨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发兵告诉记者,该区根据中省市教育政策,相继出台了《汉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汉滨区中小学校教学常规及管理基本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积极探索适合校情、学科、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建立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制定提升教学质量核心举措,强化对备、上、辅、批、考、评闭环管理,守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效果要效益。大力实施课堂革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形态,引导教师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力上好每一节课,全心教好每一名学生。

丰盈“第二课堂”,凸显品牌创特色

“通过科学统筹谋划,合理调配资源,优化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全覆盖的‘第二课堂’服务体验,全面助推‘五育融合、全科育人’。”汉滨区果园小学支部书记、校长石敬博介绍,菜单式、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使学生选课更自由化、个性化,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收获成长的幸福。    近年来,汉滨区教体局紧抓“第二课堂”,突出兴趣培养,强化社团活动,通过举办读书节、科技节、体艺节、劳动周、读书月、规范养成月等系列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育人新样态。该区不断完善课后服务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新模式,围绕学科拓展、思维发展、体艺技能、科技创新等个性发展,建设社团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批精品优质课后服务项目,实现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

汉滨区建民初中校长周章群介绍说,该校在校内开辟了5亩劳动实践基地,划分为不同区域,分配到22个班级,从播种、松土、施肥、搭架到果实成熟采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劳动知识,而且磨练了坚定的意志。    汉滨区各校按照劳动教育要求,开设劳动课程,做到“教师、教材、地点、内容”四落实。同时开辟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拓展“第三课堂”,搭建育人“大舞台”

“‘第三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开放、体验、综合、实践,是对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习知识的迁移实践和深化融合,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罗发兵认为,让“第一课堂”强起来,“第二课堂”活起来,“第三课堂”热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拥有自己的舞台,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都能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是“三个课堂”原本该有的生命力。

汉滨区教体局利用青山绿水自然优势,整合区域资源,鼓励学生走出学校,亲近自然,开展综合实践和研学旅行。该区要求学校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社区工厂、博物馆、纪念馆、工(农)业园区等进行参观学习实践。积极提炼本土及周边区域内资源的文化内涵,校企合作打造教育课程,丰富教育内容,形成了“家乡青山绿水研学行”“红色之旅研学行”“安康地方文化研学行”“现代农业体验研学行”“国防教育研学行”“现代工业考察研学行”“科技改变生活研学行”等精品研学课程主题。目前,创建市级研学实践基地6个,区级研学实践基地23个,研学精品线路4条,为不同区域学生的研学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减少行政事务,滋养教师幸福感

“产假期满返岗前还在发愁,孩子哺乳怎么办。如果每天利用课间来回跑给孩子哺乳,不仅自己很累还会影响工作。没想到,学校为此专门设置母婴室,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汉滨高中西校区张娟老师回忆起自己刚休完产假时的窘迫,激动地说。

为了把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落在实处,汉滨高中西校区于细微处见关爱,在学校各部室用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女教师们布置一间温馨的母婴室。母婴室里有隔帘、有供女教师存放母乳的冰箱、有专门为幼儿换尿布的桌台、24小时的热水、儿童玩具……设备一应俱全。

汉滨高中西校区校长鄢麒麟认为,减少行政负担,增强管理效能,落实民主管理,丰富文化生活,让教师拥有持久的职业幸福感,他们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之中去。该校为让老师全身心投入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减少事务性工作,会议定期定时召开,事务性工作一律以文本形式布置,杜绝滥发通知消息,简化各类例行性工作报告。以“教师成长需求”为导向,通过“师徒对接”“名师工程”为老师提供专业化成长平台,让老师在工作中成长,获得专业成长的幸福感。

2021年6月,汉滨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汉滨区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的通知,从规范督查检查评比、杜绝强行摊派无关社会事务、严控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督查检查、不得强制要求完成各类无关资料、统筹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权益等17个方面,切实减轻中心小学教师负担,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良好的环境。

“‘双减’既是一次破冰之旅,也是一场宏观战役,它不是阵风或者一场运动,它是基础教育要进行的一场从观念到实操的全面革命。”汉滨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钢认为,“三个课堂”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创新举措,是一个由内到外,从书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他表示,该区将进一步健全师资保障机制,拓展课后服务资金渠道,加强课后服务经费管理,优化资金分配使用,规范组织管理,压紧压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全力推进“双减”暨“三个课堂”建设工作落地见效,做好汉滨实践,形成汉滨经验,构建汉滨良好教育生态。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