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校园动态 > 正文内容

石泉县中坝小学:打造校园农耕文化长廊,把耕读精神“种”入孩子心中

发布时间:2023-05-29 20:38作者:杨荣斌 陆俊箐

老风车、蓑衣、石磨、簸箕……这些原本应该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如今却整齐地摆放在石泉县中坝小学的校园里。

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和打造,5月25日,石泉县中坝小学“农耕文化长廊”正式建成对师生开放。据了解,文化长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集农耕器具、农耕诗文、民俗谚语等文化元素为一体,以实物形式再现传统农耕劳动的情景,成为学生感受农耕精神、发扬耕读文化的综合载体。

谈及文化长廊设立的初衷,该校负责人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耕记忆在师生的生活中已逐渐淡去,先一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精神亟待传承和发扬。鉴于此,学校号召全体师生捐赠家中闲置不用的石磨、蚕窝(方格簇)、连枷、斗笠、纺车、蓑衣等农耕器具,又组织语文教师搜集与农耕相关的诗文、谚语,设计创建“农耕文化长廊”,为师生重拾文化记忆、体验传统民俗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多彩的舞台。

现如今,走进石泉县中坝小学,总能看到师生在课余时间驻足观察文化长廊中的老物件,思考这些农耕器具的用途和功能,随时随地地实操学习农耕工具的使用技能,感受着农耕劳动的乐趣和魅力。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就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校本资源。该校学生发展中心表示,将安排专人负责文化长廊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时根据使用频次和需求,进一步增加陈列物件的类型和板块,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和体验活动,把“勤劳、服务、创造”的农耕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增强学生传承民俗、记住乡土、赓续文脉的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发挥农耕文化应有的育人价值和作用。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