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23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1.基本情况
1.1 规模和结构。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其中公办学校9所(市直属1所、县属8所)、民办学校3所(市属2所,区属1所)。2022年,市域内中职学校招生7379人(含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一贯制 791人)、市域外中职就读学生5118人。截止2022年年底,市域内中职在籍学生22079人,其中全日制在籍学生20895人(含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一贯制4701人)。
1.2 设施设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占地566790平方米,其中绿化用地面积101035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9486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面积40485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1918万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8354万元;图书896693册,网络多媒体教室408间,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
1.3 教师队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1392人,其中专任教师1094人(公共基础课523人、专业技能课程571人),“双师型”教师406人;聘请校外教师149人(公共基础课36人、专业技能课程113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109人,本科以上学历1039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17人,一级教师437人。
2.学生发展质量
2.1 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建立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抓实教体系统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围绕“六个聚焦”制定“六个三”具体措施,紧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边查边改、立查立改。
2.2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教育职校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校长统一领导、党政工教齐抓共管、处室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深入开展“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职教生心中的二十大”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文明标兵”“文明学生”评选,引导职校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争做奋进榜样、展示青春风采。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三全育人”贯穿教育教学过程,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打造职教特色的思政课程,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素质、有能力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在校体验。各校通过蓬勃开展“文明风采”展示、“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工匠精神 练就精湛技能”“学雷锋 做好事”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内环境,浓郁校风和学风,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涌现了很多优秀原创作品,在各类作品的创作展示中,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二是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展现了学生青春风采,增强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三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与思考,增强了创业意识,职业理想更切合实际,符合社会要求。四是各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就业、升学为导向,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和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的职业观念、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2.4就业质量。各职业学校加强学生个人形象、行为习惯、责任担当、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重点围绕学生思想、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企业行业要求等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教育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大对“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高职分类考试、职教单招考试等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为学生拓展升学渠道,引导学生继续升学深造,提高学历层次,提升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办学,强化校企间的人才培养,营造校企共育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全方位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成功就业,成就创业梦想。截止2022年底,全市13所职业院校中职毕业生6247人(含安康职院五年一贯制1020人),就业6247人,其中,直接就业1441人,升学4806人。
2.5创新创业。各职业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新办学体制、优化管理机制、提升办学内涵,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抓实创新创业竞赛工作,建立项目“选拔—保障—孵化—帮扶”创新创业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着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安康市教体局参与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三届陕西“丝路创星”创业创新大赛安康选拔赛,安康职院、汉阴职教中心3个青年创意项目进入决赛分获二、三等奖。汉阴县职教中心《秦巴菌类生态产业创意项目》先后荣获陕西省第五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第五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职组第三名。
2.6技能大赛。积极举办、参加职业学校各类大赛,推动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大赛格局和“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生动局面。组织全市204名中职学校学生参加了2022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59个项目中的58个赛项,参赛人数和参加项目数均为历史最高,圆满完成省技能大赛旬阳赛点承办工作,全市共获6个一等奖、21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旬阳以获奖总积分全省第五名的成绩获评“优胜奖”;紫阳县职教中心4名学生代表陕西省参加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团体三等奖。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安康市2022年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主要以学校选拔赛和人人技能过关测试的方式进行,遴选了一批品质优秀、技能过硬的中职学生,为2023年参加省赛打下基础。
3.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建设质量。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统筹规划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引导和支持各中职学校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专业+实体”建设模式,动态调整专业,优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一县一特色”, 全市中职学校开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电子与信息、旅游、教育与体育等13个专业大类、28个专业小类、45个专业,形成了旬阳汽修、石泉数控、汉阴烹饪、育英计算机等具有安康地方特色的专业品牌。
3.2课程建设质量。全面落实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与“课堂革命”,做好教学研究、教学竞赛、教师培训工作,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核心问题;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一专业一教学模式”的特色专业与“一课程一教法”的特色课堂,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教学方法改革。根据贫困山区职业教育办学实际,探索校内课堂、网上课堂和企业课堂“三类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是改革校内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会做人、善做事、敢创新”,形成以专业思想教育为切入点,融入创业、就业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工作机制,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确定奋斗目标;坚持开展社团活动,依托专业部成立体现专业特点的学生社团,为各类有特长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成立学生会、“小当家”等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文化基础课主要运用分组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专业课教学主要在真实或模拟工作环境下采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教学,通过“资讯”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计划”环节,培养学生宏观统筹能力和成本意识,通过“实施”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敬业等职业素养。二是开发网络课堂模式的智慧教学,构建课程资源丰富、内容适时更新、专业特色明显、对外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操视频和网络资源,实现了混合式教学,解决贫困山区实施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难的问题。三是建立企业课堂模式的实践教学,引企入校,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实现校企交替式教学;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建立企业课堂;办校入企、工学交替,实现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课堂教学、双身份学习和双证书评价。
3.4教材建设质量。严格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2019〕3号)、陕西省教育厅《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陕教规范〔2020〕4 号)精神,成立教材征订领导小组,制定《教材选用、征订及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材教辅材料准入制度,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均为教育部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书目中的教学用书,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教材科目选择,公共基础课只选用高教社的教材。制定校本教材管理、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根据产业、职业和岗位需求,鼓励教师根据产业、职业和岗位需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将本地特色和技能大赛的成果融入校本教材。
3.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各校通过购买、引进、自制等途径,不断完善数字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系统,教师都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所有机房都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部分学校建有录播室。
3.6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专业结构优化调整配套的中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招录聘用机制,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全体教师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切实提高师德素养,树立教师良好形象。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逐步提高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印发《关于做好全市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2—2025年)实施工作的通知》,实施市级专业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通过国省培训、跟岗学习、企业实践、专家讲座、以赛促教等措施加强职教名师培养,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师资保障。先后举办2022安康市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能手、班主任能力大赛,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相应赛事。其中,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6个教学团队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安康市教体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中2名教师获一等奖、1名教师获二等奖、2名教师获三等奖;6名教师参加省中职学校教学能手比赛全部获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称号;先后成立汉阴赖珍明名师工作室,旬阳先海汽车技能工作室以及石泉李相权等省级教学能手工作室,带动了一大批教师成长。
3.7校企双元育人。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各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建设一批集生产、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创新实施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引企入教”,有效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专业企业化”和“校中厂”人才培养格局。旬阳市职教中心被上汽大众集团确定为“人才培养基地”,双方签订“双元制”模式合作协议,企业定期到校与教师交流、为学生授课,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近三年共有近500名汽修专业毕业生进入该企业就业,月薪均在6000元以上。石泉县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陕西奥邦锻造和芜湖德善数控合作,按照“新型学徒制”合作模式,学生毕业考核合格后进入企业就业,月薪5000元左右。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与当地多家茶企合作,双方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实训实践、合作研发改进产品。安康育英中职学校借助“青创协会”优势,与当地多家中小企业合作,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把车间建在实训室、把教室搬进企业车间,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4.国际合作质量
4.1深入推进苏陕职业教育合作。优化实施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扎实做好两地学校结对帮扶共建工作,积极争取常州市在职业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安康更大支持。江苏常州职业院校成立团队、派驻校长,对安康汉滨新建职中和岚皋、紫阳、白河职教中心4所学校进行“组团式”帮扶;石泉县职教中心紧扣服装设计与工艺特色专业建设相关工作,积极主动与金坛中等专业学校进行“线上”对接商讨,推动了两地职教协作稳步深入开展;白河县职教中心校长代表县教体科技局到溧阳就职教合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资金扶持等工作,与溧阳市教育局开展对接联系,双方就新能源汽车和电梯安装专业合作达成初步意向。2022年10月,旬阳职教中心等6所中职学校13名教职工(管理人员)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脱贫县区中职学校管理人员赴江苏培训,其中线上集中培训10天已完成。
4.2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为使命担当,积极探索中职学生国际素养提升的途径与策略,通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教学以及相应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开放胸襟与未来意识。
5.服务贡献质量
5.1服务行业企业。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各校积极与本地建筑公司、汽车销售维修、酒店电商服务、幼托机构、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其中石泉职教中心与本县企业奥邦锻造合作,实训室建在企业车间;旬阳职中与本县金力源建筑集团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岚皋职中与昆山金莎美容美发集团合作,共建金莎美容示范店;汉阴职中与绿健实业公司合作,培育汉阴小吃;紫阳职中与远元修脚集团合作,在校内建成培训基地;安康育英中职依托市青创协会,新聘请企业家担任“客座讲师”。全年在本地直接就业学生229人,为地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
5.2服务地方发展。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内在特征,把职业学校教学与安康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各职业院校积极为安康新社区工厂进行人才培养和员工技能培训,围绕新社区工厂开设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应用、服装制作等7个专业,新招生1388人,在校生3539名;对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企业管理岗、关键技术岗、普通工人岗开展培训220人次,深入企业和社区工厂开展毛绒玩具讲堂、社区工厂巡回大讲堂专场讲座11场,听课学员1300余人次,员工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5.3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县区职教中心聚集效应和综合培训功能,针对“两后生”、退役士兵、城镇未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不同群体人员实施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培训855期49718人次,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5.4服务地方社区。各职业学校联合企业定期开展职业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活动,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招生就业咨询、科技知识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健康卫生饮食咨询、汽车使用与保养知识推广、家电维修和职业技能展示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普及职业知识,培养职业兴趣。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络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全市成人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汉江航运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索》等6个陕西省第三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顺利结项,旬阳职教中心的《汉江航运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研究》实验项目荣获陕西省第三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传承版画非遗文化 守护一方精神家园》获得2022年陕西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4名同志获评陕西“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
5.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着力打响“紫阳修脚”“旬阳建工”“安康养老护理”等短训品牌,其中“紫阳修脚”技能脱贫模式入选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和全国20个典型劳务品牌,“旬阳建工”短训品牌荣获全国“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称号。
6.政策落实质量
6.1国家政策落实。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办学格局,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到职业学校的教材,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落实职教高考制度,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构建多元发展的成人成才立交桥,提升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全市每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有80%的毕业生升入高职、4%的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就读。
6.2地方政策落实。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制定下发《安康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安康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不断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内涵。统筹推进职普协调发展,将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纳入对县(市、区)政府暨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重点内容。加大职教宣传,市政府连续七年举办“职教活动周”系列活动,并利用政府网站和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讲好“学生成长、校友成才、良师育人”故事,宣传技能大师、技能名师、劳动模范等先进事迹,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扭转重普教轻职教观念,为职教学生成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安康市、汉阴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予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通报表彰激励。
6.3学校治理。印发《安康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推进中职学校办学行为整改和校风学风建设作为当前重点的工作任务,持续发力,巩固成果并长期坚持,以整改推动全市中职学校规范健康发展。同时,通过自查自纠、集中整治、重点督导、总结提升等工作举措,推动各县(市、区)、学校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安康各中职学校在办学方向、行政管理、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学籍注册、教材使用、招生就业、后勤财务、改革创新等各个方面均能按照相关要求规范进行。
6.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机制,定期开展职业教育督导,重点督导财政经费投入、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中职规范办学等,落实督导报告、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将督导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常态化开展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引导学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积极参与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安康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测体系,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增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内在动力,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6.5经费投入。构建全市统筹、分级办学、差异发展、资源共享的“大职教”格局,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全年投入3亿元用于职业教育各类奖助学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职教提质培优,全力支持安康职院秦巴区域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岚皋、白河职教中心新校区在2022年9月投入使用、汉滨区职教中心完成部分教学用房主体建设,批复安康高新区举办民办“安康长兴中等职业学校”并于2022年9月开始招生。全面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要求“双达标”,对紫阳职教中心等8所中职学校开展了市级监测;旬阳、石泉、汉阴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分别以第2、9、11位次确定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7.面临挑战
挑战1:职业学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安康汉滨、白河、岚皋、汉阴4个县区职教中心实施整体迁建、平利、紫阳2个县职教中心实施扩建,总资金缺口近6.3亿元;全市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实训室建设落后、实训设施设备老化,教师结构性缺员严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后续发展。
挑战2: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安康职业教育仍面临“社会认识存在偏差、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内涵建设、完善保障条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
挑战3:职业学校学生出路与人民群众期盼有差距。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生多从事劳动密集、工资水平低、上升通道单一的重复性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心里期盼差距较大;部分想继续就读深造的学生,因本科招生人数比例偏低、专业偏少,难以满足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需求。
8.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安康职业教育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为目标,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努力打造“安康职教”名片,为建设幸福安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8.1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引领作用。加快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前教育两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安康职院与各中职学校联合办学、专业共建、人才共同培养,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
8.2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动汉滨职教中心整体迁建和紫阳职教中心扩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汉阴职教中心整体迁建,完成平利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和岚皋职教中心续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要求“双达标”工作。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统筹规划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一校一品、一县一特色。加强职业教育招生统筹管理,稳定中职招生和办学规模,推进职普融通,实现职普教育协调发展。
8.3加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标准,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大赛格局和“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局面。
8.4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建设一批集生产、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支持企业技术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为重点产业链建设和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8.5加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苏陕协作,加强教师互派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引导中职学生赴常州就读、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3万人次以上,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技术技能人力支撑。
8.6持续抓好职业院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内部安全设施管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坚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发生。因地制宜,创新形式,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抓好实习实训、食品安全、饮水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和防溺水等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