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责任筑梦未来——汉滨区教体局关心下一代工作纪实
教育引领成长,教育筑梦未来。近年来,汉滨区教体局结合全区学校点多面广、留守儿童集中的实际,切实扛牢主业主责,坚持“四个聚焦”,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爱与责任促进未成年人幸福成长。今年初,区教体局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聚焦德育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成人
区教体局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育人方向,采取多种措施狠抓德育工作,让每位学生成人。一是采取行政推动,先后下发了《汉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汉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等多个文件,明确德育内容、规范德育工作流程、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完善德育评价,将德育工作落实落细;二是依托新教育实验,实施每月一事行动项目,让每位学生周改一错、月习一德,将养成教育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利用纪念日、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利用活动育人;四是落实德育课程,开展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先后有13名教师在陕西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奖;五是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模式,打造德育品牌,相继涌现出汉滨初中、汉滨高中西校区、培新小学、汉滨小学等25所省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目前全区建成德育特色学校30余所。
聚焦特殊群体,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汉滨区是教育大区,地域复杂、学生情况复杂,针对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想对策、找方法,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一是开展学校班子成员、教师结对帮扶,每学期在开学初,摸清底子,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的结对帮扶策略,定期谈心,定期入户走访;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温馨场所,定期开展关爱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温暖;三是坚持开展每年一次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鉴定,为特殊儿童提供周到服务,对随班就读的学生制定一生一案帮扶措施,对送教上门学生有明确的内容安排,细化措施,确保能学到知识;四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汉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选聘优秀教师组建骨干团队,分片分组不定期到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为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保驾护航,确保每位学生健康成长;五是落实教育资助,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聚焦体系建设,落细落实关爱行动
区教体局在市区关工委的指导下成立了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主要领导负责,有专人开展日常工作,联合工会、少先队、共青团、慈善协会等组织,不定期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专家开展公益讲座20余场次,携手慈善机构、爱心企业、公益群体为山区特殊群体学生捐款捐物累计达800多万元。同时,聘请30名道德模范担任学校辅导员,定期到校开展励志教育、道德讲堂、心理辅导、送教助学等多种活动。在校外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双龙镇留守儿童水墨画、瀛湖镇少儿版画优秀作品相继到北京及省内外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聚焦教育公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区教体局狠抓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一名少年儿童有学上。一是抓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目前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7%,为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抓中小学校均衡发展,一方面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另一方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抓好今年40所学校达标工作,通过抓硬件、强管理、提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健全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让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入学权利,让他们进得去、留得住、学得好;四是全力做好高中(职中)学校提升工作,加快实施高井中学、区职教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全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区属8所高中学校已全部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其中1所省级示范高中,每年有一大批品学兼优学子走出大山,到高等学府深造,放飞成长成才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