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倾力让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地深入推进,紫阳县成千上万的搬迁群众搭乘着易地扶贫搬迁这趟幸福“列车”,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阔步迈上脱贫致富路。为全力保障随迁子女在迁入地“有学上”、“上好学”,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该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牢牢树立“穷县办大教育、强教育”的理念,下大力气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实施配套中、小、幼学校建设,织密教育保障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好新时代幸福民生答卷。
位于该县城郊的仁和社区毗邻汉江,共安置了全县15个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940户8312人,是陕南第二大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该社区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市民计划工作,坚持“来一个,接收一个,安排一个”的原则,按照“工作标准高一格、研究问题深一层、推动落实快一步”的要求,全力推进新社区学生教育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社区“一校一园”的配置标准,坐落在该社区的城关镇中心小学和县第二幼儿园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该社区中心地段。走进深冬的校园,花木依茂,一合天井式的主体布局,谁也不会相信这里曾是百余名师生的村小。让人惊叹,脱贫攻坚六年,学校也发生了巨变: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在校学生突破1000名;坐落在该社区的县第二幼儿园,今年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其占地总面积979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902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4500平方米,可接纳630名幼儿入园。焕然一新的校园硬件,激励着教职员工们迸发出智慧的育人光芒。“县委县政府把一校一园建在人民需要处,我们更要不负厚望,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育人答卷。”该校校长陈松林满含深情地说。
“这下好了,只走几步就是学校,我们不再花钱租房子陪孙子上学了。”该区搬迁老人乔得香如释重负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建校以来,学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安置点搬迁群众办好“家门口”优质学校的工作宗旨,多措并举为搬迁群众子女营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在1018名学生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586人、有留守儿童122人。为了给这些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争取项目,借鉴别校经验,从本校实际出发,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建立健全了各项关爱制度,完善配套设施和活动场地,持续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除了满足留守孩子软硬件需要外,学校还建立了党员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特殊群体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系,形成了帮扶到户、精准到人的帮扶工作机制,并落实了“五帮五助”帮扶措施,教育公平在该校得到真实体现。
自该校扩建使用以来,坚持以“开门”教研教改为“发条”,持续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教研活动,催生着教师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该校加强“两沟通”,提高家长“三参与”,达成家校共识。通过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赢得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相关配合与支持;通过集体教研、同级备课等方式加强同班、同级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减少作业量的有效方法,提高家长对学校“双减”政策落实过程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家校共育,不是分配学习任务,而是共同体验生活,进行生活实践,或者走进高品质的阅读,或者和孩子一起享受兴趣,培养特长。家长的积极参与,让其真真切切的经历教育“双减”工作,对学校、对老师,由不放心到放心,对孩子由不会陪伴到会陪伴的温馨历程。
无独有偶,由于社区居民多数是从大山深处搬出来的群众,难免留下一些传统老套的生活习俗及行为习惯,该园在了解情况后,通过对幼儿开展课内外养成教育让其养成文明礼貌的生活习惯,并设置各类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对家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其跟着孩子改变科学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该园利用家长会、家访交流,正面引导家长知恩感恩。为让群众及时了解和享受国家教育惠民政策,老师们对听到的一些片面说法引起关注,认为有责任从正面引导家长不能随声附和,用身边的现实让家长知恩感恩。通过宣传栏、向幼儿发放紫阳县《教育惠民政策一口清》、微信家长群等多种形式给家长做全方位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家长对教育惠民政策的关注,着力营造了“家长实实在在受益,孩子快快乐乐成长”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把感恩体现在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教工作,让孩子在家里受到监护人良好的言传身教的熏陶。
通过家校共育,知恩感恩的疏导,该园内外吹佛着清风正气。监护人照料孩子的责任心强了,对政府和幼儿园的理解多了,积极配合幼教工作的热情高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片面议论销声匿迹了。许多在外打工的父母打通电话的一句话就是:“非常感谢幼儿园的悉心关照,你们辛苦了,我们放心了。”社区教职员工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切实换来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十三五”以来,该县将教育脱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抓手,瞄准“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目标发力,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学保障作为民生工程,扶贫、扶智、扶志同向发力,根据安置点规划布局和就学需求,该县投资78461万元,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2所,总建筑面积204195平方米,全县27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有搬迁学生14875人,搬迁户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
“如今,像紫阳第二幼儿园、城关镇中心学校类似解决随迁学生就学的校园已遍地开花。党重教,政兴教,师乐教,民支教的良好氛围已全面形成,随迁子女不仅“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不断增强。”紫阳县教体科技局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