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研室:发挥教研职能 助力“双减”落地
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安康市教研室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引领、指导、研究职能,围绕减负增效、减负提质,着力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三个课堂”、推进课堂革命,加强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计,有力保障了“双减”落地生效。
稳步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双减”能力水平
为了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市教研室专题召开“双减”工作研讨会议,将“双减”工作列入年度教研工作重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打造“三个课堂”,促进立体发展,以作业管理与设计减负提质行动撬动安康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将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双减”工程的具体落实和突出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着力点,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继续加强安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校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形式,让教师能寻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实验校、基地校、示范校”的层级评估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力度;通过积极组织优秀中小学校长、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和各级教研员积极参与“双减”活动,努力发挥各方面业务骨干的示范指导作用;通过国培计划、网络研修等形式加强对教师文化素养、教育理念、操作技能和课程实施等培训,在全体教师中努力创设减负增效的教学氛围,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提质量;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展示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方式,坚持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常规教学等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全面调动学校实施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实施课堂革命 厚植“双减”质量文化
“课堂革命”的核心工作是深入推进育人模式的变革。安康市推岀了全学段实施“课堂革命行动”,紧扣“第一课堂”育人主阵地,一方面变革传统课堂物态形式和教学形态,积极开展探究式、项目化、合作式、互动式及情境化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改变教学形态,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提高学生可接受性方式的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内化知识,使课堂样态发生根本性变革,把“课堂革命”真正落到实处。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义务教育“双减”教研大指导活动,指导内容包括规范办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作业管理、做好课后服务、规范考试管理、规范教辅资料管理,以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提升作业管理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实现“减负”与“提质”效果共提高。建立“双减”工作长效教研指导机制,推进工作长期性、持久性,重点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开展“提质”教研指导。具体活动形式是建立包片、县包校教研协同指导机制,建立市县教研指导机制,通过听、看、查、谈等方式,了解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基本现状、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并进行政策解读、答疑解惑、经验介绍、成果推广,开展引领性教研。探索“三个课堂”的实施载体序列化、层次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深化了课改的内涵,厚植了“双减”工作的质量文化,让课堂成为实现“双减”目标的内驱力。
大力加强作业优化 探索“双减”有效路径
为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彻底解决学生课后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市教研室根据全市“双减”工作部署要求,制定了《安康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进行了全市范围的优秀作业案例征集,开展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展评活动,深化作业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完成国家课程要求的教学任务,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科学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促进学生全面、高质量发展,学校在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强化作业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坚决落实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和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的要求。
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作用。不断强调学校是学生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优势,把开展课后服务作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治理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办班和克服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的有效路径。
持续深化课题研究 挖掘“双减”深层内涵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面向教学一线,深化改革应用研究,市教研室制定了“安康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研究”实施方案,牵头做实全市课堂教学改革范畴的重点课题研究,确立研究领域,组织课题攻关,研究改革的教学策略、教学案例、教学范式、作业管理、教学评价标准等,支持各县区、学校、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大力开展紧贴“双减”的课题研究,推动研究和实践向深度拓展。确定“安康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创新”专项课题研究,围绕研究主题分学段、分学科(以市、县学科教员为主,选点带动指导骨干教师)开展作业设计研究。
市级层面拟订研制出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县、校级层面研制出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实验校建立以生为本的优质学科作业资源库。学校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生作业设计、批阅、评价、反馈、改进的新路径。尝试学科融合,开发综合性、实践性、融合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作业管理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