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正文内容

安康育英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11 11:18作者: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安康育英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99年,是安康市教育体育局直属管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安康市长岭南路。先后与陕西理工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办高等函授、网络教育;是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职升高职”优质生源基地;承担市、区人社部门的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形成了高等教育先导、中职教育主体、技能培训基础的“三位一体”办学格局。

学校总占地面积65.5亩(校园占地30亩、教学实践基地占地35.5亩),建筑面积2.8万㎡,累计总投资近两个亿。校园布局科学,教学区、实习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设置合理,具有与各专业相匹配的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基本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

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三万余名合格技能型人才,遍布全国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国省市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陕西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优秀品牌”“安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五星级美丽新校园”等百余项荣誉。

1.2 学生情况:现有各层次在籍学生4500余人,2020年我校计划招生600人,实际到校咨询报名新生837人,报到注册702人,超额完成了预定招生任务。新生入学报名注册后,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和入学教育,稳定学生,从学校文化到专业介绍,从毕业生顶岗实习到就业等,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对学好专业、掌握技能充满信心。

1.3 教师队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师生比为:1:20,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0%,兼职教师为12%,专任教师本科及本科在读以上学历比例为83%,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2%,专任教师校内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0%。

1.4 设施设备:学校有集实训、演示、交流、比赛于一体的实训室26个,面积达3400多平方米,在校内与企业共建有“汽车修理厂”实践教学基地。能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600万元,全日制在校生生均设备值3760.09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个,图书馆纸质藏书8000万册,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总值50 万元。

2、学生发展

2.1就业总体情况

2020年就业学生主要是计算机应用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民族音乐舞蹈专业,酒店管理专业,6个专业大类方向的学生。就业237人,就业率91.8%,对口就业率87%,其中,直接就业108人,升学129人。

2.2 就业分布及趋势

从地域看,以本地就业为主,但是省外发达城市就业比重逐步提高。

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是中职毕业生的发展主方向。直接就业学生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为主体,就业渠道以学校推荐为主要途径。

专业对口就业率逐年提高,对口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为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对口就业率较低的为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分为教育类、加工制造类、艺术设计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商贸类。

2.3 主要特点

毕业生在就业安置方面采取多元化就业选择,以学生自主就业、学校推荐就业、校企单位双选会、优质企业专场招聘相结合,确保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

学校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中心,在对企业以及用工市场的了解把握的更准确,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对口、高薪就业机会,人力资源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需求的导向,对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更加方便掌握学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以安康市青年创业协会众多优质会员企业及人力资源中心在全国各地开发并已建立合作机制的合作单位为依托,与企业达成深入合作交流,根据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培养,校企合作,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入企业文化理念,校企合作模式也对学校的贫困生上学给予一定的资助,对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跟岗实习机会对企业有一定的岗前了解,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2.4 发展预测

毕业生在就业安置方面采取多元化就业选择,以学生自主就业、学校推荐就业、校企单位双选会、优质企业专场招聘相结合,确保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

学校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中心,在对企业以及用工市场的了解把握的更准确,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对口、高薪就业机会,人力资源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需求的导向,对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更加方便掌握学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以安康市青年创业协会众多优质会员企业及人力资源中心在全国各地开发并已建立合作机制的合作单位为依托,与企业达成深入合作交流,根据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培养,校企合作,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入企业文化理念,校企合作模式也对学校的贫困生上学给予一定的资助,对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跟岗实习机会对企业有一定的岗前了解,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2.5 建议与措施

2.5.1 加强学生毕业生实习前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2.5.2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2.5.3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由学校的专业老师与企业领导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5.4采纳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我校就业安置的建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体系,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并在每年度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修订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滚动修订,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干专业局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

3.2质量保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制定了《教学管理规范》,涵盖了《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教学规范月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听课、教师评教、评学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由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教学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调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020年,3名优秀毕业生在首次国赛中取得三等奖。实施升学和就业双轮驱动,选择对口升学的学生全部被大学录取,选择就业的学生全部实现优质就业,满意度在90%以上。今年,在市级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316工程中,我校荣获A级优秀等次。

3.3 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训情况。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展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执行教学规范、坚持内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增强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交流学习, 向全校师生展示教学成果,通过活动,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学校下发了教师学历提升和下企业锻炼的专门文件,鼓励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有企业能工巧匠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团队,引进、转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工程性。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证书考核,没有获得“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不能参加高级岗位聘任。每年对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检查,到校汇报下企业锻炼的成效。

3.4党建情况。学校支部现有党员10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隶属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党委,设立有专职副书记具体抓党建,党支部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办学方向指引人、教师发展领路人、学生成长看护人、道德风尚带头人”的职责定位,把党组织覆盖到学校各个阵地,构建“党建带群建,同心育英才”等机制,将党建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学校政治核心,师生的“主心骨”。

如何将党员管理与师资队伍管理融合,如何让党建工作紧跟学校发展步伐,是党建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我们主要的做法: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培养了一支爱教育、懂教育、为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二是注重对青年先锋的培养,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三是充分发挥党员“信仰力”的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四是党建带群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五是积极探索“党建+校企合作”“党建+精准扶贫”“党建+招生就业”等模式,党组织带头发挥了先锋、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一系列大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选择了600多家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并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各实习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其中87家合作协议在5年以上,市内企业有120家,骨干企业有36家。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互兼互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用工与人才需求,以订单形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以企业实际产品生产,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技能,通过产品真实加工和虚拟仿真等手段充分体现企业真实情境,结合企业产品开发实训项目案例,企业产品加工营造真实生产场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零对接要求,达到了企业用工标准要求。

5、社会贡献

一是学校在认真落实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广泛联系企业,铺就“爱心助学”关系网络,逐步建立了学校、社会和勤工助学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全年对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定向资助27人,每人5000元。二是开展了计算机操作员、育婴师(月嫂)开展劳动力转移扶贫工作15期,共计1641人。在汉滨区谭坝镇、牛蹄镇开展产业技能培训6期,共计106人并全部安置了就业岗位。三为包抓的张滩镇安沟村援建了活动室,送去价值33000余元的物资和现金,为该村9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9000元。今年9月份安沟村入住仪式时,组织会员及社会爱心企业又为该村捐助10万元。

6、举办者履责

1.经费保障。学校建立健全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盱眙县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2.政策措施。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各专业部第一轮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本部门所需的90%课任教师,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聘任,对仍然落聘的教师实现待岗跟班听课。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7、特色创新

7.1党建引领发展。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非公党工委的关心下,在市教体局党委的领导下,我校党支部以申报创建省级“五星级”党组织为抓手,围绕“党建引领促教育、教书育人争先锋”主题,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六个好”为标准,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一个月一个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领学校整体工作推进,党组织成为学校的政治核心和师生的“主心骨”。先后荣获“先进党支部”“标准化党支部”“示范党支部”“四星级党组织”“陕西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优秀品牌”等10余项省市级荣誉称号,王本周同志当选为省第十三次党代表。

7.2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以来,学校坚持走“利用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多元发展路子,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产业,引企入校,校企一体,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形成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现设有安康市青年创业学院、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汽车修理厂、创业孵化空间、青创酒店、育英餐饮、育英超市等对应的产业服务机构,在校外建立600余家“实训实习就业基地”,形成了“教育、实习、实训、升学、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教学实操、社会营业于一体,实现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训双线联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7.3 德育成效明显。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针对中职生特征,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和学生“三自教育”,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学知识、法制等教育,设立职业成就梦想大讲堂、道德大讲堂,邀请优秀青年企业家、道德模范、高校教授担任客座讲师,有针对性的定期授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大力开展太极拳、跆拳道、腰鼓等60余个社团,连续十年参与市龙舟节、市运会、马拉松赛等市级大型赛事活动,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区检察院在我校设立法制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使学生不断改掉陋习,增强自信心,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明确目标。

7.4教学质量提升。坚持质量立校,锁定培养目标,牢牢把握“了解岗位要求,掌握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打造岗位能力”这条主线组织教学,跟进市场设专业,跟进岗位排课程,跟进素质搞教育。扎实推进技能大赛训练与组织的精细化分级管理,发挥技能大赛对学校技能教学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近年来,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今年,3名优秀毕业生在首次国赛中取得三等奖。我校实施升学和就业双轮驱动,选择对口升学的学生全部被大学录取,选择就业的学生全部实现优质就业,满意度在90%以上。今年,在市级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316工程中,我校荣获A级优秀等次。

7.5 扶贫彰显担当。近年来,我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发挥教育扶贫功能,采取多项措施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子女优先享受国家资助政策;铺就“爱心助学”关系网络,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实行一对一帮扶,对贫困生减免费用,帮助完成学业;大力开展技能扶贫培训,近三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00余人次,采取培训和就业无缝对接,促使他们拥有了一技之长,解决了就业问题;建立扶贫帮扶点,校长王本周同志将汉滨区张滩镇安沟村作为扶贫帮扶点,帮助该村整村如期脱贫。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大量资金,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和风险;二是自去年陕西省职普比4:6以后,出现生源火爆现象,当前的办学场地已满足不了生源规模,尤其是公寓楼和运动场地;三是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待遇,但仍跟不上物质需求变化,教职工归属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进办法:一是科学研判、精心编制学校“五五”发展规划;二是近期将开工建设一栋容纳800人住宿的公寓楼,加快对运动场地、校内实训室、餐厅等改造提升,力争2021年9月份之前完成,实现中职在校2000人的办学规模;三是加快与青创实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产教更加深度融合;四是继续提升办学内涵,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