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壮美走向毁灭
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之手。在那神奇而又至高无上的满洲帝国之上,一座精巧绝伦的东方园林拔地而起。圆明园,无从抉择地经历其悠长的苦与难、悲与欢的传奇一生。
故事伴随着来自于罗马的传教士郎世宁的脚步,来到18世纪初期的北京。他不仅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也目睹了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对于种族部落来自于北京草原的统治者来说,雄伟壮观的皇宫并不适合居住。于是,在北京的西北方向距离皇宫20多公里处,帝国的第三代统治者康熙,终于在这凉爽宜人的佳处建成了一座绝美的避暑胜地。畅春园建成后,康熙帝经常住在那里。而这座皇家园林建筑,从此时时与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康熙帝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孙子弘历。祖孙三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相会在这里,此次相会影响了大清帝国一个多世纪的统治历史,这里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圆明园的雏形。
康熙辞世后,弘历的生父胤禛继承帝位。而雍正的登基才是真正开始了圆明园璀璨而不朽的生命。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成为了帝国一等要事。圆明园的设计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最重要的是它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的理想与意志。此时的圆明园汇聚了中国江南等所有园林的迷人光景,是中国诗歌绘画等文化相互交织的艺术结晶。
日渐规模宏大的圆明园,成为了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扩建后的圆明园拥有近200座宫殿,面积达到3000亩。“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南,与中国地势完全切合,她的西北面是一座巨大的假山,这是帝国西部昆仑山的象征。园林的东面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象征着帝国的东海,湖中的三座宫殿是传说中东海上三个住着神仙的岛屿。”通过郎世宁的一段叙述可知,在圆明园华光异彩的风貌之下,更充满了浓厚的政治意义。
雍正猝死后,中国迎来了大庆第五代皇帝——乾隆。圆明园在此时的扩建主要集中在东面。这座旷世园林更加容光焕发,她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精妙复杂、令人惊叹。在西方沉醉于东方园林艺术的同时,乾隆十分欣赏法国凡尔赛宫的水法设计思想,于是命令郎世宁督造一座拥有可以与凡尔赛水法媲美的西洋花园。远近闻名的十二生肖喷泉诞生了,铸造出来的青铜十二生肖相当精美。此举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精髓,从而成为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
18世纪中期经济迅速发展中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她拥有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与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国库中积存了太多银子以致影响到正常的货币流通。1760年,由郎世宁设计建造的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全部完成。面对于集帝国风貌于一身的圆明园与国力兴旺的大清,乾隆感受到了空间的自豪感,他所拥有的荣耀与成就不可睥睨。
89岁的乾隆永远地沉浸在了美梦当中,鼎盛的大清帝国将交给他的子孙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而圆明园表面的浮华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剧烈的变革在西方已然发生,乾隆在圆明园大兴土木之时,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达到了顶峰。世界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清依旧在按照2000年前的封建传统模式运转。西方以科技为前驱的文明国家蒸蒸日上,中国的皇帝仍然陶醉于丰功伟绩之中,自负的皇帝认为玩物丧志的科学,却在发挥强大的力量,扭转着世界的命运。几代大清统治者拒绝一切正常的外交政治活动,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对待外国来使,傲慢无礼,自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英国使用先进武器强行敲开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流入中国的鸦片侵蚀着大清子民的思想与精神,而无情的战争,则摧残着大清官兵无辜的生命。曾经在马背上打下天下的中国骑兵,面对西方列强的洋枪大炮,束手无策,不堪一击。咸丰皇帝落荒而逃,大清完全停止了最后的挣扎。
法国军队轻而易举占领了宝藏巨殿圆明园。1860年10月7日,震惊世界的抢劫事件发生:英法工兵肆无忌惮偷走最值钱的东西,各种肤色的士兵、军官蜂拥而至,在这座充满着奇珍异宝的城市里为所欲为。人性中的贪婪、自私等一切丑恶思想,致使英法联军毫不留情地毁掉带不走的奇珍异宝,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把这所清朝统治者最珍爱的私人宝藏和他们的辉煌一起焚毁。
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有条不紊地焚烧圆明园,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这朵曾荣极一时的艺术奇葩,从此在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随即到来的是大清帝国一系列的噩梦......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圆明园,曾经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的梦境之中,这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的无可媲美的风采,永远地沉睡在了梦里。
指导老师:杨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