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未来已来——参加全省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大会有感
2019年5月16至1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于在北京召开。开幕式上,孙春兰副总理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陈宝生部长作主旨讲话。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组织的约500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并通过成果文件《北京共识》。《北京共识》首次探讨了面对未来教育,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合作,如何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以及如何防范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会议规格之高,影响之深远有目共睹。5月21日陕西省教育厅适时举行陕西省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大会,可谓正当其时,我有幸作为汉滨区一名校长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聆听了12位中外专家对人工智能和教育问题的高峰论坛,感受颇多。
第一、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已经和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必将改变今天和未来教育的形态。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个性化定制、智能导购、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服务,再到阿尔法机器人大战围棋高手,参加中国高考,人工智能已经真真切切走进寻常人视野,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发展潜力之巨大,速度之快几乎无人可以预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危机意识和学习意识,否则必将被这个时代淘汰出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所说,“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近两年来国家层面对现代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因此站在时代前沿,了解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和运用人工智能成果应该成为新时代教育人的应有之意和光荣使命。面对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的强劲势头,人工智能教育的呼声空前高涨,学校和老师准备好了吗?
第二、未来教育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推动教育领域信息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而中小学校长作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水平。国家教育部早在2014年12月就颁布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这次大会又举行了《全国中小学首席信息官(CIO)队伍建设白皮书》发布仪式,该白皮书对中小学校长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新技术驱动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数字校园和发展“互联网+教育”等多方面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列举了学校首席信息官能力体现的四个维度:决策规划、应用指导、环境建设和效益评估,其核心素养是:信息素养、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协调能力、信息化评估能力和信息化创新发展能力。学校首席信息官能力提升方案以其能力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涵盖了信息化素养、形势与政策解读、互联网思维、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校本资源建设应用、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校园环境建设、基于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和基于信息化的家校共育等九个方面,具体细化为三大模块和十大专题,该方案对首席信息官能力提升方式、评价考核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相信该制度的出台和落实必将极大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正确把握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园建设的内涵。专家们指出,当前在一些地方、学校出现“智慧教育”概念的泛滥,使得智慧教育背离了应有的轨道。真正的智慧教育应该是汇人之智,赋物以慧,通过融合教育智慧与技术智慧,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通过智慧教育的建设,将对教育理念、路径、形态、模式、效果产生重大变革。教育将真正实现“智能化、均衡化、个性化、特色化、国际化、趣味化、人性化”,为青少年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智慧教育要实现两大转变:由重建设到重应用转变,由关注物的建设到关注人的感受转变。2017年智慧教育(宁波)共识中曾这样写到: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形态,智慧教育是践行先进理念的教育,智慧教育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果,智慧教育催生新的教育生态,智慧教育在发挥相关要素作用中发展,智慧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智慧教育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刚刚闭幕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达成的北京共识则这样写到: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系统性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促进全民享有公平、有质量、适合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要将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作为构建终身学习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支持对与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关的前沿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有效战略和实践。智慧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尽管有些概念我们还无法准确定义,有些问题我们还无力解决,有些体制需要我们去突破,有些机制需要我们去开创,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才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用武之地。
第四、思考想象未来学校、未来教室、未来课堂的模样,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任何东西,这是一个“天下名师皆我师”的时代,未来的教育将是一个什么模样呢?未来学校将是一个美妙的学习型组织。伊万.伊里奇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应该是:它可以为所有想学习的人提供随时随地可以应用的教育资源,使所有想分享自己知识的人,找到那些想向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人的能力,为所有想对公众发表自己观点和主张的人提供机会,使他们的观点和主张为众人知晓。未来的教室绝不是装备了视觉听觉系统,配备了平板电脑就是智慧教室,焦建利教授认为,未来的教室应该是一个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应该是灵活的学习空间,未来的课堂应该让学习真正发生,数字时代课堂变革的五大趋势是:以学生为中心,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开放的教育资源,个性化的深度学习,面对面与在线的混合学习。焦建利教授说,在科技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职业是史无前例的艰难,世界是开放的,我们知道的,学生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知道,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知,此乃信息时代之真知”。那么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共同学习者,应该是技术派教师,应该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未来一旦停止学习,你就走向灭亡。
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立足于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进行创新改革,创建资源数字化、应用互通化、工作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水平。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陕西省智慧校园工作推进思路与方法》,智慧校园建设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打通的智慧校园门户,建立集Web门户、家校帮等客户端为一体的贯通教学、管理、学习、家校沟通业务的智慧门户;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管理信息体系;构建面向公众的智慧服务体系,建设为家长、教师、管理者等不同角色提供统一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构建以人脸识别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安防体系。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是:贯彻智慧教育的先进设计理念,从各个层面深刻认识到智慧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推动与发展作用;用新型教学模式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构建数据互联融通的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我们再也不要醒得早、起得晚了,否则到时蓦然回首,世事已千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面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唯有与时俱进并适度超前,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方能不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