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师生天地 > 教师文苑 > 正文内容

让“劳动”成为教育的最美名片

发布时间:2019-01-17 16:30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曾几何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致坚持的教育方针,却又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们的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劳”悄然间去掉。这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劳动教育的诠释和解读可谓振聋发聩,对当今学校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有着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我由此回想起了我们那个时代所接受的劳动教育,到今天依然历历在目,成为我们这一生宝贵的人生财富。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物质条件相当匮乏,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劳动一点儿也不陌生,仿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放学以后,家长会根据孩子们年龄大小,安排放牛,喂猪,砍柴,打猪草,除草,掰包谷棒子,割麦子,打谷子等不同的农活。劳动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既锻炼了我们的体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又培养了我们对劳动人民朴素的感情,让我们从小就懂得要靠双手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小时候,每当父老乡亲们讲起“三线”建设时候,西安来的学生娃分不清麦子和韭菜时候,我们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心想还有这样的瓜娃。上小学时候,我们需要开学时自己把桌椅搬到学校,放假后搬回;因为没有自来水,我们要轮流负责给老师抬生活用水,我们每位学生觉得能为老师服务感到无上光荣;每年有两天时间要带上背篓在十几里之外给老师们背碳,解决老师们冬天取暖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劳动定量任务,过秤记录,完成任务同学欢欣鼓舞,没有完成的则垂头丧气,要继续跑第二趟,直到完成为止;高年级学生每周有2节或半天劳动课,带上锄头、铲子和筐子为学校平整操场,整个操场一片热气腾腾,干劲十足;每学期都会有一个周的忙假,夏季帮家里收割麦子,插秧,秋季则是掰包谷棒子,种麦子,一家人热热闹闹收获丰收喜悦,种下来年的希望。上中学后,劳动也是必修课:我们来回几十里的步行,也是一场体力和意志力的长跑;因为学校没有宿舍,我们都在街道上租房居住,一日三餐需要我们自己做饭解决;学校正在建设中,到汉江边背沙,工地上搬砖也是常态,搬进新教学楼后,每周两节劳动课,平整操场也是雷打不动;乡镇修公路,我们中学生方阵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农忙时节,除了忙自家的一亩三分田,我们还成立互助组,同学间相互帮忙,建立了深厚的同学劳动情谊;每周开展全校大扫除,可以说是全员上手,把泥土地面也扫的一尘不染,卫生值日也是一丝不苟,谁没把卫生做好,简直就觉得不可思议;学校开展野炊活动时候,垒灶的,捡柴的,生火的,洗菜的,切菜的,做饭的,掌勺的,铺桌的,同学们自觉分工,井然有序。

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劳动教育,只知道劳动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而然,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上初二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厌学,觉得上学没有意思,他爸爸把他领回家,没有给他讲大道理,只说了一条:孩子,不上学可以,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和我一起参加家庭劳动,一个月后,上与不上学,你自己再决定。于是每天天刚亮,他父亲便叫他起床,扛上锄头上山地去除草。那时候恰恰是农历六月天,早上还好,中午红红大太阳把地都烤红了,包谷林里没有一点风,包谷叶子把我那同学身上皮肤割得到处都是口子,手上早已是磨得起泡了几次。十天过后,他给他爸爸跪下说好话:“爸爸,我要回学校上学,我不想就这样在山里混一辈子,我会发奋读书的。”几年过后,他考上了大专学校,毕业后去了广东,现在他在南方办起了工厂,资产几千万。他对同学们说,我有今天要感谢父亲当年对我的劳动教育。

数年后我师范学院毕业,成为教师,分配到家乡的一个农村学校,刚上班那几年,我当年受过的劳动教育依然在继续:每周的劳动课、每年两季的忙假、参加公益集体劳动……然而又不知过了几年,学校的劳动课没有了,农忙假取消了,外出公益活动包括春秋游都取消了…..,有关部门说,为了学生安全,这些活动都不能开展了,为了人人都能考上大学,与课本学习无关的活动都不能继续了,美其名曰学校要务正事儿,不能干这些“不务正业”的事儿,升学指标才是硬道理!于是乎,我们的教室里,学生们的课程辅导书越来越多,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厌学的学生把教室看成了牢笼,郁郁寡欢,层次不齐的学生们的价值观是如此的一致:万般皆下品,唯有上大学好!于是乎,上技校,学技术,当产业工人成了学习最差的学生无奈的选择;到今天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很多人没有办法就业,因为他们小事看不上,大事做不来!成了有知识没文化最不快乐的一群人!反倒是一些没有上过大学,学过一技之长的学生,走上社会后,适应性强,快乐、自信、阳光,活的风生水起。

后来,我调入城区一所小学任校长,兼代六年级的品德课。我做过课堂调查: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周边农村乡镇,其中85%的学生不知道大米(谷子)是怎么种出来的,80%的学生从未参加过农业劳动,一出生就随父母来到城区居住,上学,没有家乡的概念,60%的学生在家从来不干家务劳动,60%的学生不会正确拖地……调查结果很可怕,这样长大的学生,顺风顺水,没有挫折,没有劳动,只会书本学习,长大后极有可能好逸恶劳,他们会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吗?他们能圆中国梦吗?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劳动的论述是发人深省的,他对我们未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应该与劳动相结合,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本源。学校应该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把劳动教育和实践贯穿始终,讲好劳动故事,开好劳技课,组织好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和指导学生认真履行值日义务,学会扫地,收拾物品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学生试验田,指导学生参与农业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情感;每个家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寒暑假和长假倡导带领孩子回到家乡,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和参与劳动;全社会更要营造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的氛围,为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提供场所和帮助。

任何诋毁劳动,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和做法可以休矣!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蔚然成风,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普世价值观。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