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师生天地 > 教师文苑 > 正文内容

由国子监课程表看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8-12-20 11:42作者:

北京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最至高无上的学府了,偶尔从有关资料上看到那里的语文课程表,非常有意思。每周10节语文课,经典背诵6节课,学生互相研读2节课,老师考核学生诵读理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2节课。也就是说,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达到了十分之八,实实在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在我习惯认知中,中国古代的教育无非是老夫子们摇头晃脑一讲到底,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理解文章大意,但求灌满为数。如此看来,实在是谬误。

也许仅凭一张国子监的课程表还不足以佐证: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其实也是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近来读书,了解到中国古代兴盛一时、别具一格的书院制度,从中发现在古代书院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其实是基本的范式和普遍的存在,用不着大惊小怪。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机构,一般由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也可以说是不列入国家学制的私人性质的高等学府,它从唐中叶兴起到清末,前后存在近千年,在宋代尤为兴盛,以朱熹创立的白鹿书院最为有名。观其教学活动有以下显著特点:1、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书院一般是一个大师教诲一群学生,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一个重要特点便是让学生自学为主:一则是学生大多仰慕大师们道德文章,不远千里,投入门下,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则书院学者已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关键靠自己,强调学生自学识悟。书院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是给予学生们学习方法的指导,许多大师往往会总结自己读书方法和经验,以此指导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么阅读,注意什么,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二是讲课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大多是提纲挈领,由学生随其程度深浅自行体会;三是教师答复学生的问难质疑,书院教学十分强调学生读书提出疑难并鼓励学生进行诘难论辩。朱熹强调:“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2、书院遵循“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倡不同学派的相互交流。书院的教育活动大量是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相互讲学和不同学派的学术交流,不仅使书院扩大了教学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学术氛围,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书院的师生关系融洽,师友互相砥砺成风。在书院里,教师认真教学,爱护学生,学生虚心求学,尊重教师,师生之间融洽相处。朱熹对学生要求很严,但不是生硬压抑,而是积极引导,不重学规的强行约束,而重在启发学生的自觉遵守,所以学生对他很尊重。朱熹死后,弟子来自八方送葬的达几千人,足见师生感情之深厚。以上所述,大体概括了我国古代书院教学制度的基本特点,也是基本优点。这些主张和做法显然比今天不少教师还在抱残守缺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生硬注入,学生呆读死记的办法要优越的多。以现代教学论来衡量当时的教学未必尽善尽美,但其基本精神是完全符合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这个基本规律的。对照今天我们有些教师课堂上仍然是一讲到底,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问,要么满堂练,扼杀学生的自主精神,从古代书院的经验中是否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由此我想到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很多年了,一些老师依然是涛声依旧,长期占据着讲台,做课堂的主宰,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仍然坚信讲授是教学第一大法,不可撼动。学生做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停的灌输,追求高分成了教学的唯一追求。不少老师还振振有词:我们的老祖先就是这么教学的!今日读书,读孔子,读荀子,读韩愈,读朱熹,读王阳明,中国古代一个个教育大咖,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几千年教育史告诉我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循序渐进、适时而教、教学相长等等原则和思想到今天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读死书,死读书实乃一些冥顽不化的腐儒所为,岂可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古人尚且如此注重自主学习,我们今天又何必对学生如此不放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地落实,当是我们今天教育人最大的使命!一首教师版《心太软》唱出了当今一些老师的无奈和学生的无助: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你任劳任怨地讲解那道题,可知道学生有多么勉强。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讲解总是简单,学会太难,不该讲的,就别再多讲。铃响了,你还不想停,你还在继续讲吗?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

课堂不应该是这样的,课堂应该是生机勃发的生命磁场,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叶澜教授说: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今天的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欣赏者。教师要努力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三种角色:学习毛主席,我们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挥者、策划者和责任人,不必冲锋陷阵;学习张艺谋,做导演,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表现,为学生学习而导,为学生发展而导:导学、导教、导练,导规律、方法、知识、能力、情感、注意点、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郎平,做教练,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赛场,负责制定并监督课堂比赛的规则、内容、方式和评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以教导学;以学论教,以学研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这其实也是老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实践过的理论,我们今天一些人却持怀疑态度,认为毫无价值。课堂教学改革喊了这么多年,其实仍然是举步维艰。在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今天,我以为课堂教学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否则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文化基础将何以夯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将何以实现?“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社会参与有何渠道?

让我们积极吸取古人的智慧,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和依靠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创造恰当的合作探究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