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师生天地 > 教师文苑 > 正文内容

德育之花开在乡村里(三)

发布时间:2017-01-09 14:37作者:

漩涡镇虽紧靠汉江,却被巴山、凤凰山裹了个严实。如果不是汉漩、石紫公路交通勾连,这里真像世外桃园。尤其置身在凤江、堰坪那鳞次的古梯田,世外之境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朵德育之花竟在这样一个乡村世界悄然开放。

我在欣赏这朵德育之花的娇艳时,头脑中总有三个词像光标闪现:堰坪小学、课题、卓小瑜。课改进行时,有一个口号叫做“课题带动战略”,“三三三德育模式”可谓“课题带动战略”的范例。

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价值观念的变化,无不影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而首当其冲的是学校德育。堰坪小学所在的乡村,8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些家庭的孩子自然成为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言传身教,即便有部分孩子的家长固守本土,也都忙于生计而无暇关注孩子的成长。“延伸学校德育半径,寻找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交汇点,弥补德育的缺失,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并积极探寻的问题。“三三三德育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的。这项探索源自于漩涡中心校卓小瑜老师2014年所做的一个县级小课题——《让“德育作业”成为养成教育有效载体的探索研究》。

本着“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过程即成果”的原则,课题组在县教研室、镇中心校的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课题组全体人员的艰辛努力,仅一年时间,研究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其突出特色是:把抽象的德育通过设计作业、完成作业、多元评价作业方式进行实施,从而将枯燥的道德说教变成了有趣的德育活动,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实践者,将离家万里或不知就里的家长变成德育的参与者,将社区民众吸纳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最终达到全员、全面、全程育人之目的。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任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用课题成果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课题科研成果向教育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两年前,笔者主导全市课题研究工作,曾应汉阴县教研室建谟主任之请,参加了他们在汉阳初中举办的某数学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研讨会。我在会上给予这样的评价:这个行动是“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过程即成果”的具体印证,是“课题带动战略”的生动体现,是将课题成果迅速转化成教育生产力的典型案例。卓小瑜老师领衔研究的、漩涡中心校集体探索的、堰坪小学实验凝成的“三三三德育模式”,已然被汉阴县定格为德语教育的新的生产力,供全县普遍享用。这里我撮录有关报道,以展示“三三三德育模式”的推广情况。

汉阴县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坚持从德育教育、教学渗透、实践活动三个途径加强德育,针对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学生,布置不同内容的德育作业, 采取家长、学生、教师三级评价机制,促进家长、老师、学生的联系和沟通,同时通过德育作业反馈到的自评、互评、师评结论描述德育效果,藉此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016年暑假,汉阴县教体局把“德育作业”纳入了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并要求秋季学期始面向全县中小学推广。9月,德育作业发言人卓小瑜老师,在全省中小学优秀文化进校园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得到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目前,汉阴平梁初中、汉阴城关一小、实验小学以及涧池、漩涡等10余个乡镇中心小学先后邀请卓小瑜做了“德育作业”的专题报告,通过实践,受到了广大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赞誉。

花开不是为了凋零。当下,“三三三德育模式”作为绽开在乡村里的德育之花,她正在孕育新的种子。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