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师生天地 > 教师文苑 > 正文内容

《清水文字》之“书页为命”

发布时间:2016-04-11 08:23作者:

书页为命

书之于我,是为生命,

故而常读之、常用之、常念之、常记之。

 

爱的光芒

——读《悲惨世界》随想

不知道是被珂赛特母女曲折坎坷的悲惨人生所触动,还是被主人公冉阿让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折服,读完《悲惨世界》,我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感动,跳动的心久久无法平静。

合上《悲惨世界》,掩卷沉思,滑铁卢战争的惨烈,法国低等人民生活的辛酸,法国大革命的壮阔……如电影般在我的脑海回放。《悲惨世界》,像一幅跨越半个世纪的画卷,每一幅图都栩栩如生,让我体验了贫穷的人民在法国社会底层边缘苦苦挣扎的生活如此凄惨。

有人说:《悲惨世界》是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所言极是!冉阿让为了获得一块面包给孩子填饱肚子,导致入狱真正体现了“贫穷使男子潦倒”。因穷困而堕落为娼妓的芳玎,一生都是在社会底层中生活,为了让珂赛特和自己能生活下去,她沦为娼妓后悲惨求生,却受到所谓的“上层公民”的侮辱,芳玎的生活则是“饥饿使妇女堕落”的真实写照。芳玎的私生女珂赛特,以及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则是“黑暗使儿童羸弱”的表现。这些特写,让我们看清楚了在那样的社会里最底层人过着怎样的凄惨生活!

雨果说:“苦难经常是后娘,有时却也是慈母,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奶娘,祸患是豪杰的好乳汁。”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冉阿让是身上,因为在这里有最好的例证。从有过19年牢狱生活的囚犯蜕变为一名市长,这是一段多么离奇的人生,但是在《悲惨世界》这部家喻户晓的世界名著里,它却能把悲惨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感慨这文字里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书中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个诚实热心的工人,一直在帮助穷苦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小孩,过着贫苦的日子。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他偷了一块面包, 因此被判进监狱 5 年。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欺辱,不堪忍受狱中之苦的他试过四次逃跑,却因此刑期被加到了 19 年。 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

风雨过后见彩虹。作者将笔锋一转,铿锵有力地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将视角转移到宽大为怀的主教,他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不得不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无论在怎样的社会里,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一定会得到人民的爱戴,冉阿让靠着人性的光辉,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情节,让读者欣喜,狂热。

滴水穿石,人心亦然。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服刑 19 年的重刑犯,在一瞬间洗净了他罪恶的灵魂;当他的死对头面临死刑的危险时,会宽厚地救他一命;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历尽艰辛逃过警方的重重追缉,帮她找到终身的幸福的……这些情节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悲惨世界》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睐,成为世界文学宝藏里一道绚丽多彩的奇葩。

“思想,那才是心灵的真正的胜利。以思想来为人类解喝,好比以醇酒相劝来教导他们认识上帝,使良知和科学水乳似的在他们心中交融,让那种神秘的对晤把他们变成正直的人,那才真正是哲学的作用”。《悲惨世界》里,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作者将同情的目光紧紧追随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黑暗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爱的化身,他的宽容、仁慈,使冉阿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让救过的老人不也是充满着爱吗?他知恩图报,当冉阿让身处绝境时,帮助他度过了危险。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爱情一产生便狂热,将他推入没有目标又无底的幻想中。”像这样连爱情都无私到极致的人,世上恐怕只有冉阿让。他把她从深渊中解救出来,又抚养长大,因为心里默默爱着她,然而从来没有说出口,只任痛苦折磨。作为旁观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谴责他的爱?不能说出口,这才是最精彩的省略。一个可以做他的父亲的人,曾给予她父爱、母爱、兄长之爱的人,能否成为珂赛特心中的白马王子?我们不得而知。冉阿让死了,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然而在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这便是作者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才能闪烁爱的光芒。

雨果说:“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悲惨世界》告诉我们——爱也是到处可见的。曾经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一位外出买菜的母亲,正满怀收获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猛然间,她发现有一个小孩从高楼的窗户掉了下来,她愣了一下,发现是自己的儿子。片刻间,她扔了手中的菜,冲向孩子,一百多米的距离,几秒钟时间,但是她真的接住了这个孩子,留住了儿子的命。这似乎是奇迹,这奇迹是爱创造的!这位母亲猝然离去,双手高高举着自己的儿子,这姿势成了永恒——勾勒得是多么悲壮,展现得是光辉的人性啊!

读完《悲惨世界》,我们不由得会感到上帝不但存在,而且无处不在。当经济飞速发展时,我们不要忽略了“文明”这个朋友。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谐、光明的世界!

 

笑演人生这出戏

——读《阿文的故事》感思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这个收获和幸福的九月,我收到李焕龙先生寄来的新书《阿文的故事》。因为工作所限,没能“一气呵成”,甚是遗憾。尽管已经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感觉不过瘾,莫名幻想有时间再细细咀嚼。心里默默期待国庆长假,可以安享“文学盛宴”——与“阿文”亲切对话,与作家的文字亲密接触,领略21世纪新版笔记小说的韵味。

国庆节,我省下宝贵的时间,再次用心拜读了《阿文的故事》,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我饱尝了“官场现形记”的酸甜苦辣,领略了作家别具匠心的创作方式,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毫无遮掩的故事再现,扑朔迷离的思想揭露。

说实话,我从来不认识阿文,不知道何许人也。但是在《阿文的故事》里,我的脑海定格了他的形象。一袖清风,为人正直,酸甜苦辣几分?迎来送往多委屈,常无奈,几多愁绪。含泪的笑,无声的悲,饱尝官场滋味。笑演人生这出戏,固艰辛,上下求索。不知道这是否是对阿文平凡的官场生活最好的素描?

《阿文的故事》分为八章,题为势子、尴尬、机智、笨拙、家事、外遇、学问、方言等,讲述了就职于事业单位的科级干部阿文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忙忙碌碌的情节,再现了官场八面玲珑、逆来顺受、悲欢离合的各种矛盾和纠葛。无可奈何花落去,他常常被精通为官之道者蒙蔽、嘲笑、戏弄、侮辱,成为21世纪官场“小公务员”最典型的代表和缩影。

《阿文的故事》多像一部现代版的笔记体《官场现形记》!作品以官场为对象,篇幅短小,形象逼真。正是作家选最具有代表性、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材料加以润色渲染,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作了细致生动的刻画,“老部下”、“女秘书”等故事都显示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深厚功力。“碰杯”、“两滴香油”等故事,可见作者对于官场中的腐败,洞若观火,以作家特有的敏锐,抓住其表象,并透过表象,揭露其本质,使他们的丑恶形象暴露无余。这种毫不留情的暴露,将作者满腔激愤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作品内涵深入的了解。

《阿文的故事》在创作中,风格独特,彰显了四大特色。

一是特写和细节描叙,突显了人物个性和社会风情,时代背景的宏观与微观结合妙法,鞭笞了官僚主义作风和人浮于事的弊病。在作家的放大镜与显微镜之下,社会效应大增,有战斗力的笔记小说远比不痛不痒的长篇巨著,更受读者青睐。

二是笔记小说幽默讽刺的泼辣语言,特别是风趣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这本笔记小说很薄,但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见所闻的本省本市的这个部那个局的大小故事和笑话,进行补充,有了联想和想象,薄书也就变成大部头的书了;而且,这符合读书规律。

三是用笔记小说的形式,展现十分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作家以小说的故事与视角,讲述“老百姓眼里的真实世界”。作品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刻画与描写,尽管作品情节和人物多是夸张、变形的,但整体和宏观上却极其高度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真实。

四是行文简洁洒脱,有举重若轻的张力。散淡而不失厚重,短小而深邃。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构思奇巧。作家往往把文眼置于结尾,于皮里阳秋的铺垫之后,忽然轻轻一抖,出其不意的亮出作品主旨,从而把作品推向高潮,给人以或惊讶、或震撼、或深思、或回味的阅读享受。而且于此戛然而止,将巨大的感悟空间留给读者,把读者拉进作品设计的特定氛围,形成作家与读者的互动融合,既留住了读者的目光,又借助读者的思索延伸了作品长度。恰好赋予作品以小见大、俗中有雅、质朴刚健的文学厚度,表达宽度和主题高度。

品读笔记小说《阿文的故事》,有一个词汇蓦然跃入我的脑海。这个词汇,就是“风格”。毫无疑问,作为一位成熟的作家,已经独具风格。他的作品立足于职场、官场;叙事风格客观平实,散淡冷峻而不失幽默;寓大主题于“小文章”,意在警世醒时。

“官场如舞台,人生如演戏。”这是一位朋友曾经感慨万千地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用在这里实在是恰当不过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官场也是五彩斑斓的。作家笔下的阿文,本想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然而在腐败蔓延的现实压力之下,他只好用无奈和惘然笑演人生这出戏。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归根究底是由于其能创造文化和文明。而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创造则是历史不衰乃至是永恒的。我相信,不论读者是否认可我的观点,而作家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必将深受人们的青睐,将开创现代版笔记小说的新纪元。

阿文,笑演官场这出戏,饱尝人生百味。

 

苦难是对人的最好磨练

——读《阅读徐山林》有感

很喜欢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正是这些苦难和坎坷才构成我们人生中一幅幅美丽而精彩的画面,成为我们静下来回味人生的珍贵财富。“苦难是对人的最好磨练”,徐山林就是这样踏着苦难的垫脚石走向成功的。

获得《阅读徐山林》这本沉甸甸的书,我没有急于打开书页,而是静静地欣赏封面上的这个人,敏锐的双眼,浅浅的微笑,与额头的沟壑融为一体,这是在苦难中成长的烙印!认真阅读完整本书,触动我心的两个词是“苦难和珍惜”;铭刻我心的一句话是“苦难是对人的最好磨练!”

10个月丧父,给这个刚刚来到世界充满美好憧憬的孩子突降致命的苦难!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成长历程,无疑比同龄孩子活得更艰辛,长得更迅疾。文中写道“母亲依靠自己的双手,拼命去劳动,来养活一双可怜的儿女。她有一双很巧的手,针线活做得很精细,每天早上出去给有钱人家缝衣服。除了自己在人家那里吃饭外,挣回一点钱买些粮食供养儿女。她常常在吃饭时,剩下一半块烧饼,揣在怀里带回家,给两个孩子充饥。”苦难的童年,伟大的母亲,用爱深深触痛一个懂爱的孩子最纯真的心灵。

有人说,母亲决定孩子的未来。我非常赞同,“徐山林七岁的时候,开始上小学。母亲说,日子再苦,也要让儿子念书识字,学习文化,把儿子供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学校条件很简陋,校舍是一排排草房,班主任也是回民青年,这给一个汉族孩子的求学之路无疑增加了难度。但是他很敬仰这位老师,90年代,他先后两次前往这位老师家中看望,直到前几年这位老师因病去世。

“徐山林就读的小学,是教会的免费学校,基本没花什么钱。课本是妈妈借别的孩子念过的旧课本,作业本是妈妈从阁楼上找的旧账本,翻过来订成本子用。他的学习成绩很不错,每学期考试名词始终二三名。天性使然,他爱好语文,喜欢读书,却得不到多少读物,但凡见了有字的东西都看。”这对于今天生活在从不缺书时代的我们,真是深刻的警醒。尤其让我自责,家里的书柜,密密麻麻堆满了书,然而有些书已经落满灰尘,我都没有来得及瞅一眼。

“徐山林听从母亲的安排,通过一位姓姜的工匠介绍,在西堤街一家叫陈天生的私人纺织作坊当上了学徒工。这时候,他整15岁。在作坊里,他等级最低,干活最多,也最杂。从开门扫地,挑水砸碳,浆线倒筒,洗碗抱娃,什么活都干,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就是这样,每天,他起得最早。干活最重,待遇最低,老板还经常训斥他……”

本是恰同学年少的读书时代,而他过早地告别校园,开始了苦涩的学徒生涯。“徐山林的这段徒工经历,扎扎实实地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课。小小的年纪就承担起年龄的重担,感受到人生的巨大压力。正值美好年华的他,却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徒工疲其筋骨,劳其皮肉,撞其灵魂。苦难是对人的最好磨练。正式这段经历,练就了他日后受苦的耐性,让他越过人生这道大坎。从此,他的生活自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坚强和坚韧起来,一双强劲的翅膀,将面对人生的风雨,勇敢地冲天飞翔!”

是啊,从一个单亲孩子脱变成陕西省常务副省长,经历了小小学徒工、团区委书记、记者、社教团成员、省农办副主任、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地委书记、副省长等诸多磨练,才实现这神话般的传奇人生,留给我们太多思考。人生每一段经历都需要我们仔细回味,认真思考,倍加珍惜,才能感受到它的弥足珍贵。不抱怨世道不公,不埋怨出生卑微,坚信经历痛苦,就是积累财富。只有经历苦难,才能勾画出精彩人生。任何生命,没有经历苦难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人一生就像是一条凹凸不平的小路,挫折就是小路的凹陷处,成功就是凹陷处的垫脚石。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对付了黑暗,走向光明:海伦凯勒在双眼失明,两耳失聪,还坚持在黑暗中写作;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还创作了生命交响曲……他们都是战胜苦难,和牵牛花一样坚强不屈,向上攀登,走向成功的。

苦难不仅代表着苦,也代表着幸福的开始。我突然想起《渴望苦难》中有这样一段话:“幸福未曾使我心醉神迷过,苦难却常使我警醒,尤其心灵充满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时,这苦难将呈现一种圣杰美丽的光辉,使自我的心灵在超越中变得充盈而高踞于人类的全部苦难之上,领略到一种扶摇长空的壮美。”我特别喜欢这段话,它真正诠释了徐山林从单亲孩子走向辉煌人生的秘诀!

徐山林的青少年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面对苦难,正视困难,才能进步;虽然徐山林所处的时代是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苦难,但苦难的本质是一样的,固今天的人们也要正视现代社会中的苦难,只有正视,才能过关,才能发展;苦难是一个过程,少年时有,青年时有,中老年时也有,这是相对的;一般市民有,领导干部也有。所以战胜苦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苦难是对人的最好磨练。”凤凰涅槃,经过烈火焚烧,千锤百炼,才浴火重生,光芒万丈。苦难磨砺人生,平凡蕴含伟大。只有在苦难中勇敢前行,平凡的生命才能谱写不平凡的人生!请记住:你对着困难摇头,就永远无权在胜利面前点头微笑!

 

天堂,图书馆的模样

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神奇的天堂,它有着独特的模样。

茫茫尘世,熙熙攘攘。只有图书馆是静寂的,无论何时何地,走进图书馆里,都是静寂的。在这里,人生的失意,世俗的烦恼,心灵的困惑,都会悄无声息地飞走的。在这里,静静地,静静地,找个遗忘的角落,捧着被乌黑文字占据的书本,欣赏着人类不朽的性灵之光,整颗心仿佛突然被松绑,整个人被囚禁在纸页上。

泰戈尔说:“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甜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可谓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勾勒出心目中图书馆的模样,仿佛就是一条灵魂奔涌的江河。每一条支流都是丰富多彩的,无所不包的,它们都静静地在图书馆里流淌。在这里,有动人的歌声,有人心的希冀,有灵魂的欢呼,有神奇的天籁,更有消失了的过去,一切的一切都静静地酣睡在图书馆里。

乌申斯基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走进图书馆,犹如踏上了一座真理的桥梁。它的内涵只有一个——只要你需要;它的外延却很辽阔——通向世界各地。只要你需要, 慢慢品读,驶向哪里都是可能的,它和人生走向相连。只要你需要,慢慢领悟,其实人类的思想与功名利禄无关。

走进图书馆,犹如跨进充满声息的天堂。只要你需要,就会沉浸其中,那跳动不已的心脏将会怎样悸动你的脉搏, 激荡翕张的心房。在这里,静静地聆听伟人洪亮的声音,探寻伟人成功的秘诀;在这里,认真拜读《泰戈尔全集》,默默诵读《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在这里,沉静的灵魂被《复活》唤醒,勇敢地走进《平凡的世界》;在这里,睁开双眼,就能找到通往天堂的捷径。

走进图书馆,犹如穿越在时光的隧道里,不光有过去和远方,还有现在和未来。那管是在无言地述说,还是生动地宣讲;哪怕被千山万水阻隔,哪怕亿万千年之遥,你都能聆听得到,感受得到。坚守内心的声音,珍惜脚下丰盈的土地,把未来融化在前行的每一个脚印里,深深浅浅,曲曲折折,都是人生永恒的印记。

走进图书馆,我们仿佛驻足在通往四面八方的十字路口。有的路通往辽远的海洋,有的路通往险峻的山脉,有的路通往清澈的心底。不管你朝哪个方向奔跑,都不会遇到障碍。在这里,小小的图书馆,总是携着你,把你送到你想要到的地方。

翻开历史长卷,让人类的声音飞越河流、山峦、海洋,悄无声息地抵达图书馆。在这里,聆听你喜欢的声音,把它谱写成一部书,演奏成一首歌,载入文明的史册。最早发现天堂的伟人对聚焦在四周的人说:“你们全是天堂的儿子,你们身居仙境阆苑。”伟人洪亮的声音变成各种文字,袅袅飘过千年,在图书馆里回响;婀娜舞动翅膀,勾勒出天堂的模样。天堂就是这般神奇,理性,永远不会偏离航向。它可以让心灵自由飞翔,可以让知识与真理尽情传播,可以让人性与人格得到尊重,可以表达对国家、民族、人类最真挚的赞美。

当自媒体时代充斥了我们对图书馆的渴望,如何让每一位世界公民重新站起来走进图书馆,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胆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人的灵魂同可憎的命运展开搏斗,我们必须毅然决然地吹响时代的号角,呼唤人类迈开脚步,走进图书馆,获得知识,觉悟起来,用自己的笔,用灿烂的文字,描绘辽阔无边的原野,描绘头顶无垠的蓝天,尽情向远处的苍海倾诉。

走进自己心目中的图书馆, 它可以拥有自己的大海,蓝天,繁星,银河的流淌不会凝滞的!你可以用围墙束缚寒风,而通往天堂的道路无法束缚,永远通畅,光芒四射,鲜花绽放!没有人能把昨天囚禁于今朝,而总有人仅用一本本书在深不可测的海面上架起了通往天堂的桥梁,不知道是否可以描绘出未来图书馆的模样?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