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师生天地 > 教师文苑 > 正文内容

静待花开

发布时间:2016-01-13 10:32作者:

花开有声,育人无痕。教育不限定时间,花开且需等待。守望花开的时间,让孩子的思维多飞一会儿。                                                                                                                                                  ——题记

一学期的时光好似在一瞥之间,悄然而逝。回顾我的数学课堂,没有多少亮点,唯有点滴案例,教有所悟。现摘录一二,权作叙事以记之。

一、我是这么想的……

在教完《9的乘法口诀》后,我让学生成语接龙式的背完口诀,然后问学生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我们一共学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呀?”刚一问完,学生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大概是只顾得学口诀,背口诀,并没留意有多少句。紧接着号称我班的“快嘴”严浩同学嘣出“50句”,其他的同学也赶快接着叽叽喳喳的猜起来,忽然听到人群中有人喊道“45句”,我循声叫了两个同学问他们:“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答案还是:猜的。正在我觉得是不是要进行点拨启发一下时,方克同学站起来说:“我不是猜的?”我欣喜地问他:“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得意地说:“我们刚才有45个同学背了口诀。”我问其他的学生:“你们数了吗?你们觉得方克数的对吗?”大多数人都大摇其头。我让同学们翻开口诀表数一数验证一下,果然是45句。我轻轻问了一句:‘谁发现的?你们应该怎么做呀?”其他同学就开始表扬方克,向他学习之类叽叽喳喳地说了一通。我接着说:“我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还靠数吗?你能从口诀表中发现点什么吗?”这时候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厉害,都在观察着、思考着。很快,奚祥苗打破了沉寂:“我发现了,竖着看分别是9句、8句、7句…1句。”有几个学生可能是受到她的启发,赶快抢着说:”还可以横着看:是1句、2句、3句…9句。我问:还有吗?”好胜心强的汪盼盼开腔了:“我发现了,一的口诀一句,二的二句,三的三句,九的九句。”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了他们,并问其他的学生:“你们发现了吗?没有发现的按他们的发现验证一下吧。”

当然这并不算完,我接着问他们:“你们能列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句口诀吗?看谁最快能算出来?”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也暗自想着今天又该教孩子一招,让他们膜拜一下。正在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加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方青青大声喊道:“我算出来了!”其他学生听她一喊,也都放下了手中的笔,望着她,我也顺水推舟的让她上台给大家讲一讲。她跑上讲台,学着我的样子,边讲边画:“我是这么想的,老师在一年级时不是教过我们凑十法吗,那么1+9=10、2+8=10、3+7=10、4+6=10,一共有4个10就是40,再加一个5,就是45。”此时,我觉得没有更好的语言表扬这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向全班学生说了一句:“此处应该有掌声!”

热烈的掌声,灿烂的笑脸,活跃的思维,也许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本课堂。给孩子一个探究的问题,培养孩子一双发现的眼光,也许他抑或是她就是我们课堂中的高斯!

二、我还需要一些时间

《乘加 乘减》教学中,主要是利用数形结合,理解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从而感知每个算式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数学问题。

在让学生自学完教材例题后,学生在交流汇报中,能够理解插图中“求一共多少人”为什么用乘加来计算,但对于同一幅图用乘减计算还是有些模棱两可。我觉得这时该是我出场了:“同学们都知道,有三个木马上都坐了三人,第四个木马只有两个人,现在我把我班的汪盼盼放上去坐着,那第四个木马上有几个人呀?”孩子们看着汪盼轰然大笑回答道:“三个人。”我追问:“那现在四个木马一共多少人?”他们异口同声说:“三四十二。”我继续问:“可是汪盼还在我们教室里坐着呢,她坐上去了吗?”他们又是一笑,大声喊道:“没。”“那应该怎么办?”我问道。“应该把汪盼减掉, 12-1。”学生们说。我说“请列出综合算式。”孩子们列出:3×4-1=11。就这样乘加乘减中先算乘后算加减的问题也随着迎刃而解了。在后边看图列式的练习中,虽然没有要求要用多种方法计算,但孩子们自己列出了很多算式,也许是“汪盼坐木马”的事还在持续发酵,当孩子们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在数学教材编排中,出现最多的一问是: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这也正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教学的目的性是用数学。的确,一道简单的数学算式,它的背后不是一张苍白的纸,不是一块冷冰冰的黑板,而是隐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我班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对于自己提问题感到非常困难。因此我在课堂中,经常用我班的孩子们去编数学题:比如某某同学和某某比赛吃包子,某某三天一共储存多少零花钱?等等之类的问题。现在一说提数学问题,孩子们都来劲了,抢着提问,没被叫起来提问的总是吵着:老师,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有更难的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中,我由最初的谁提问谁解答,变为他提问大家解答,再到谁提问谁找人解答。孩子们都有自我炫耀的心理,所以,每次提出个数学问题,让他找个人回答时,他总是说:我找个不会的或者说找个关系好的。有一次,有个孩子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游乐园玩一次小火车5元一个人,有8个小朋友玩两次,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确实有一些难度,毕竟孩子们只接触了表内乘法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问题一出,有的在算,有的在猜想,我班的方子健就说:“我来。”提问的同学就让他上黑板进行解答。他上了黑板,趴在哪儿,皱着眉头思考,眼看就要下课了,再者,我认为这道题又有点难度,我就想自己快速的给孩子们讲一下解题思路,就对他说:“你还没想好呀,那你先下去吧!”他急促对我说:“我还需要一点时间。”可能是怕我再把他赶下去,他随即在黑板上写上:=80,既然这样,那就给他一点时间吧。在下课铃声响起来时,他写出:40×2=80。学生们都知道我的规矩,写出算式后要讲一讲为什么这么做,所以同学们都等着他的讲解。他也迫不及待的说:“我是这样想的,一人玩一次5元,8人玩一次就是五八四十元,玩两次就是两个四十,就是八十元。”我紧接着问道;“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孩子们有的列出40+40,有的5×8+8×5,有的5×8×2。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一堂有效的数学课离不开课前的预设,但更需要有问题动态的生成,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知识、见解、价值取向上思想的碰撞。

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每当一节课下课后还有个别孩子追着对我说:老师,我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啊;老师,我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我给你讲讲啊;老师,我给你出道超难的题啊。我就得反思这节课,我是不是讲得太多了,留个学生的时间少了?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数学中学会数学。”当我们抱怨着嗓子吼干了,喉咙嚷破了的时候,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个闭上眼睛思考的时间,我们只需静静等待,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守望绽放的思维!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