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从孩提养成
邻家一位三岁的小男孩,小小年纪惯出了一身的毛病:强势,想要的东西,必须迅速得到,否则,就会摔砸东西;任性,想干啥就干啥,谁也拦阻不住,若是有半点不依,就会睡在地上哭闹不止;自私,自己享用的好东西,谁也别碰,就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奶奶,也休想得到半点感恩之举。
爱孩子,是家长的本能,“爱”和“惯”有本质的区别,“爱”要有原则,爱的过程要为孩子的做人负责,孩子的“人之初”是“性本善”的,为什么到了成人后就会“习相远”了?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人之初”就是一张洁白的纸,着红则红,涂黑则黑,好的习惯,应该从孩童养起。一味地满足、一味地疼爱、一味地包办、一味地享受,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溺爱是扼杀孩子人生的摇篮。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那次送儿子去北京上大学的情景,和我儿子同宿舍的一个男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了,四位家长为这位孩子收拾行李、整理床铺,忙的不亦悦乎,男孩子却坐在床头一味地玩手机,这种全方位的包办,能否包办孩子的一生?
那位三岁的小男孩,一天早上起来就要看动画,拿去遥控器要求他奶奶拨频道,他奶奶动作稍微迟缓一点,“啪”一声将遥控器摔在地上,哭闹不止。我抓住了教育的时机,给他奶奶说,必须要他自己捡起遥控器,递给你的手上,才能满足他看动画片的要求。他奶奶要他拾起遥控器,他不拾,哭着,闹着,抓着。奶奶走开,他追着,哭着。他爷爷将遥控器递给他的手中,教他递给奶奶,他又是“啪”的一声摔在地上,他母亲出来了,将遥控器藏起来,他哭闹更凶,踢他奶奶,挠他奶奶。他姑姑把遥控器找出来放在地上,让他捡起来,递给奶奶,依然不捡,奶奶心疼了,无奈地拾起遥控器,给自己的孙子找台。哎!教育以失败告终。
孩子跌到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在跌倒中总结,在爬起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家长不得心疼,不得包办,在做中体味剑心,在成功中品味喜悦;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自己的结果负责,可以让孩子伤心、后悔、痛哭,这样的过程,是自省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要帮助孩子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真善美”要坚持、弘扬、教化,“假恶丑”要摒弃、鞭挞、警戒;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做错的地方,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这样长期地、严格地要求下去,孩子的是非观念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价值观、人生观就会逐渐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