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实施“三大举措”推进少队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汉阴县教体局党委始终坚持以“规范少队建设、强化思想引领、增强服务意识、坚持立德树人”工作理念,狠抓基层50个学校少队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印发少先队改革方案》要求,通过“规范、提升、创新、激励”四大举措,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活动建设,推动全县少队工作逐步迈上新台阶。并于5月17日,在全市少工委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作为唯一县区教育部门走上经验交流发言席。
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少先队改革落实。一是加强领导,规范少队组织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增强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汉阴县教体科技局党委坚持把党员干部教育和筑牢少先队建设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对少队组织规范建设,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学校群团组织建设的通知》,有力推进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时代化、系统化建设。通过改革,使少先队作为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特点更加鲜明,让少先队员更喜欢少先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显著增强,少先队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二是抓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坚持把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保证必要的学时和课时。一方面做强自主培训,局党委每年暑期组织对辅导员集中全员培训。另一方面外出提升培训,近三年来,先后组织全县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班共100人次,组织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赴西安、延安、溧阳、广州各地参加培训和学习,累计参培达400余人次,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少先队工作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培训,提升综合素养。三是落实待遇,增强辅导员荣誉感。通过改革,明确少先队辅导员政治待遇,将少先队辅导员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后备人才库,规定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必须通过学校推荐、组织考察、公示任命等程序。落实课时待遇,担任学校辅导员同等享受学校中层人员课时待遇,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经历做好少队工作。并将少先队辅导员纳入学校中层同志同等考核,定期评比表彰优秀辅导员,在教师聘任、评选先进时,优秀辅导员可优先考虑,作为继续任职的重要依据,三年来有7名辅导员被提拔担任校长、副校长和教育主任等职务,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少先队辅导员任用长效机制。通过待遇的落实,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爱护和培养少先队辅导员,让辅导员更热爱少先队,获得感显著增强。
加强对标规范,打造立德树人共同体。一是规范常规管理。规范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基础,完善中小学少先队基本组织制度、少代会制度,完善辅导员例会制度,建立大中队等优秀少先队集体表彰制度,建立考核和材料归档等制度。规范基础队务,坚持全童入队,规范队前教育和入队程序。建立中小学贯通的队籍管理制度,推行少先队员登记表,队员转学或小学毕业升入初中随转队籍,建立少先队员成长档案。规范初中少先队和团队衔接工作,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建立中学团干部、优秀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普遍规范举行初中少先队建队仪式,创新初中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和载体,做好与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学生会活动的结合。二是规范评价机制。局党委和少工委联合制定了《汉阴县学校少先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将学校少先队工作纳入县局对学校的岗位目标管理。启动县级“明星辅导员”骨干体系队伍建设,将少先队辅导员目标管理考评与骨干体系评价相结合,完善对辅导员的评价体系,拓宽少先队干部的成长渠道,激发工作热情。三是规范少先队文化建设。规范红领巾、队旗、队徽、队歌、队礼、呼号、作风、入队誓词、队委标志、鼓号、队服等少先队标志。加强学校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建设,建好用好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等阵地,深化仪式教育,增强仪式庄重感、参与感。
落实立德树人,合力培养时代新人。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武装头脑。发挥少先队思想育人作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打下“五爱”政治情感的基础、人生观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确立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政治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价值观教育贯穿少先队教育全过程,坚持形象化、情感化、榜样化、行动化,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少年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二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抓住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儿童化生活化时代化,创新“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美德少年、文明小公民、最美少先队员、环保小卫士”等主题活动。创新少先队教育方式,注重精准引导,加强队章和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系统开展爱党教育,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增强少先队思想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三是积极打造特色教育活动。坚持少队活动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三沈文化、沈氏家训、书法和国学进校园,从小让孩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净化思想。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积极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按照“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厂企资源、红色资源”分类精心制定本县3条精品研学旅行教育路线,让大少先队员走出校园、走出家门领略新中国变化,让队员亲身感悟、体验生活的多彩,有效地促进了少先队员素质的全面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队员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拓展校外少先队活动。积极依托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镇青少年校外辅导站、乡村学校少年、三沈纪念馆、陕南英雄抗日第一军、沈氏祠堂和国家德育教育基地三沈纪念馆等阵地开展教育活动。各校设立红领巾志愿服务岗,定期组织少先队员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和贫困家庭学生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好家风家规和新民风建设。开展“保护母亲河”“扮靓家园”“红领巾手拉手”“快乐六一·爱心盒子”等志愿服务。探索实施“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热心家长、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开展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五是坚持少先队活动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在全县中小学大力推广“德育作业”实践活动,用爱国主义教育润泽思想、核心价值观教育润泽心田、文明礼仪教育润泽美德、行为习惯教育润泽言行、感恩教育润泽情感,形成了“仪式育德”信念教育、“知识润德”课堂教育、“读写养德”修身教育、“技能强德”艺术教育、“习惯立德”养成教育、“实践寓德”生活教育“六德”育人体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三年来,6所学校荣获省市级师德先进集体,10余人荣获省市级师德先进个人、20名团队负责人荣获省市级“优秀团干”和少先队辅导员,100名学生荣获省市县级“优秀少年队员”称号,努力促使少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