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重教兴学硕果盈枝舞“龙头”
近年来,汉滨区紧紧围绕“一抓三建一统揽”为工作思路,按照“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乡教育发展日益均衡。该区编制了《汉滨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安康城区学校中长期布局建设规划,各镇编制了学校的发展规划,使全区教育事业均衡布局、有序推进。同时,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结合撤乡并镇和陕南移民搬迁,稳妥开展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生源过少的学校。目前,全区中小学由516所调整为364所(不含民办学校),相对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按照“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特色、中职教育抓优化、民办教育抓规范”的要求,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基本形成了各阶段教育有序衔接、职教普教相互协调、民办公办齐头并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他们积极推进农村校舍排危及中小学校建设工程。截止2013年底,全区投入资金2.86亿元,排除、维修、加固危房校舍近3万平方米;实施生活设施、危房改造等学校建设项目185个,新建、改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学校55所。稳步实施学前教育覆盖工程。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实现了每个镇办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全区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97%、90%、87%, 圆满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既定目标。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5所,省、市、区级标准化初中、小学、幼儿园100所,创建区级“校园文化示范学校”40余所,其中,7所学校(幼儿园)在全市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中获奖,获奖数位居全市第一。
教育保障能力逐年提高。汉滨区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段学生“两免一补”、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学前一年免费、中职生补助、贫困大学生资助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促使学生顺利就学、健康成长。仅2013年全区落实各种教育惠民政策配套资金2.2亿元,惠及学生11万人。他们还建立了行政、教育“双线责任制”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校园安全工作制度,经常性地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各类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先后创建省、市、区级“平安校园”100余所。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近三年来,通过招考特岗教师、招聘免费师范生、公开选调等方式,累计补充教师875人。目前,全区在编教职工中,学历达标率100%,小学教师专科学历以上达90.3%,初中教师本科学历以上达78%,校长持证上岗率100%,老中青结合、各学科配套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教师素质,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大力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近三年,累计培训教师2万人次,人均培训200课时以上,培养省级特级教师5人,省级教学能手80人,市级教学能手300人,“汉滨名师库”贮备区级以上名师900人。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采取“凡进必考”的办法,严把教师入口关。统筹城乡教师编制管理,科学核定编制,适时予以调整。完善教师聘用、调配、培训和考核机制。
教育领导机制逐步形成。区上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和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区人大、区政协定期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教育,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各职能部门和各镇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在全社会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的浓厚氛围。建立了教育规划优先支持、项目优先安排、经费优先保障、用地优先储备、师资优先配备的长效机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考核,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建立了扎实有效的督导机制。认真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健全督政、督学和监测体系,加强督导机构和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导问责机制,通过督导评估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教育发展责任,引导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目前,全区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办13个、市级7个、区级7个,创建省、市、区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100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