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三尺讲台挥青春 一方校园呕心血:记白河县宋家镇光荣小学教师柴正清
世界很大,她没有出去走走;乡村很小,她怡然选择坚守。柴正清,女,大学本科学历,2000年至今她都在白河县宋家镇当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十五年来,柴正清一直坚守在秦巴山区的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最偏远的小乡村,从昔日的妙龄少女到今天百姓口中的好老师、学生心中的好妈妈,她的选择、她的坚持、她的蜕变,从来都没有后悔!在贫困的村寨,在偏僻的乡间,默默地守侯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她曾工作的地方,只要提起柴老师,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老师”;在她教过的学生中,只要提起柴老师,学生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一声“好妈妈”。
勇挑重担 尽职尽责
柴正清200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白河县宋家镇歌风小学任教。歌风小学与湖北省竹山县毗邻,是白河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教育教学条件十分艰苦,但她以苦为乐,在那里一干就是12年,从未要求调动到工作条件好的学校,因为她知道,那里比任何地方更需要她。
2012年9月,宋家镇光荣社区新建了一所学校。为了让新学校能正常开学,学区新招了几名特岗教师分配到那里任教,学校虽有几十名学生,但新教师空有工作热情,缺乏工作经验,开学两三个周,学校运转很不顺利,很多工作还不能走上正轨。根据需要,柴正清调到光荣小学负责,带领新教师尽快适应、熟悉学校环境,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学校的各项工作尽快走向正轨。
三年时间里,她带领全体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将学校筑成孩子们理想学习、快乐生活的乐园。在工作上,她以校为家,勇挑重担,从未误过学生一节课;生活上,她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资助他们,成为他们名副其实的“好姐姐”、“好家长”;学校管理上,她学习、借鉴、实施适用和谐的管理制度,视同事为朋友,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一心一意的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教学业务上,她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革新教学理念,形成自己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成绩位居镇县前列。三年的学校管理,让光荣小学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受到了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她恪尽职守,关心每个师生,心里时时处处想 着每位老师和学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别人,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别人。近三年,光荣小学一直缺教师,她在学校里,既当校长,又当班主任,还代两个班的数学、思品课程。在她的日历里,没有周末与假日。因为学校大部分教师不在本县,离家很远,周末很少回家与家人团聚,每逢节假日,她就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在学校值班,让其他教师与家人团聚。虽然她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却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学校里的每位教师,赢得了他们的尊重,让学校里的每位教师紧紧团结在一起,生活有热情,工作有干劲。
鞠躬尽瘁 呕心沥血
在她的教育生涯中播撒爱,她把世界上最无私的,母亲般的爱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她视时间为生命,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有一天夜里,她突发高烧,为了不打扰其他老师的休息,深夜两点多钟,她独自一人来到村子诊所,敲了十几分钟的门,医生才揉着惺忪的眼睛起来。等打完吊瓶,已是黎明时分,她回到学校,只睡了半小时。第二天,虽四身无力,但还是坚持按时起床,强带微笑,走进课堂,投入到一天紧张的工作。
有一次,二年级学生卫某某,突发急性肠炎,高烧40度,她急忙把他送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救治,同时通知家长,家长因在外地干活5小时后才赶到医院,她一直将学生抱了5个多小时,但在她陪护的过程中,也被传染了,也打起了点滴。因青霉素过敏,柴正清生命垂危,当即送往宋家镇歌风医院进行抢救,心跳几次差点停止。在医生的全力抢救后,总算脱离了危险,紧接着又被送往湖北十堰人民医院救治,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出院回学校上课。
关爱留守永远在路上
给留守儿童母爱般的温暖,是她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她深知,每一个留守儿童都非常思念在外为了生计而拼搏的爸爸妈妈,为了能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她每晚都放弃陪自己儿子学习、玩耍,把学校的留守儿童召集在一起,陪他们做游戏、写作业。每逢周末,她都会在家做很多美食带到学校供他们分享,有一次她买了五斤排骨红烧好后,趁热带到孩子们面前,她想第一时间让他们改善一下伙食,结果一个7岁的小姑娘“哇”的一声哭起来,她蒙了!连忙抱着小姑娘问怎么了?以为是身体不舒服,结果小姑娘边哭边喊:“妈妈、妈妈,你就是我的妈妈!”从此,她从内心坚定:“对,我就是妈妈,我一定要做的更好!”
她经常给学校里的几个经济困难的学生买袜、买鞋、买衣服。但是她的力量相对较薄弱,于是她千方百计的与爱心团体“安康援少会”取得联系,不到一年时间,已成功为贫困学生争取到了上万元的善款,并与资助者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关系。几年来,学校从未因贫困流失过一名学生。
刻苦钻研 勤奋工作
多年来,她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新动向,阅读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15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所代课程学生的成绩一直位于县镇前列,先后获得过镇“优秀教师”、县“学生最爱戴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柴正清,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她把自己的青春倾洒在宋家的后高山区,用无私的奉献投入到宋家教育事业中,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努力诠释教师职业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