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无怨无悔写青春:记紫阳县髙滩镇初级中学教师方绍梅
她在领导的眼里是个认真、勤恳、有责任心的老师;她在同事面前是个真诚、进取、热情的人;她在学生心目中是个善良、慈祥、透露出母性光辉的人。她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整整耕耘了16年的时间,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16年来她饱尝了育人的困难、艰辛、喜悦和幸福。对于曾经付出的心血,她感受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她就是紫阳县高滩镇初级中学教师方绍梅。
爱如潮水溢满校园
“作为老师,要将全身心的爱献给孩子才不愧对这个神圣的职业。”这句话一直铭刻在她的心中,在工作中她也时刻践行着这一神圣誓言,这也成为她坚定从事这份平凡而伟大职业的信念。还清楚地记得200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那年她儿子还不到五岁,每天晚上照例在睡觉之前她要对班上的宿舍进行一次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留守儿童正在发高烧,处于半昏迷状态并不断抽搐,情况十分危急,她立刻将学生送往医院急救。等把生病孩子安顿好之后已是凌晨两点,当她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屋里黑漆漆的,还以为她的孩子已经睡着了,当她打开灯时,却发现自己的儿子只穿着秋衣蜷缩着身子躲在墙角抽噎着,嘴唇冻的发紫,整个身体都是冰凉的。第二天,她的儿子被送进了医院,一住就是一个月,但是她从没请假,也没有任何怨言,她把自己年迈的母亲接来照顾生病的儿子。她说:“这些年来,我对儿子照顾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经常为了忙学生的事而忘了给他做饭,经常因为学生的事而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但是我更知道,我必须要这样做,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从事的就是这份职业,我所做的就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留守关爱几多情
16年来,她常常利用周末带着儿子去家访,不知道走了多少山路,面对那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她总是细心教导他们,帮助他们的成长。当孩子们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她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钱出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她曾经资助的一个家庭非常贫困、极力要求退学的学生叫胡发琴,2012年考进了咸阳师范大学,该学生拿到通知书时就第一时间给她发了短信:“老师,谢谢您,不是您支持和鼓励我根本无法完成学业,就是您的爱心坚定了我求学的信念,激励我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中重重困难,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当我拿到志愿表时,就毫不犹豫的填上了咸阳师范学校,因为将来我也要当一名老师,和您一样优秀的老师。”每当说到这个,她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们知道,那是对她最大的回报。经常有人对她说:“你有点傻,自己本身并不富裕,家里什么也没有,身体也不好,何必去多管闲事,你值得么?”她总是微笑着说:“我的付出能够圆一个农村孩子的大学梦,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也再次让我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崇高。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我相信我的爱可以通过他们传递到更远更远的地方。”
勤奋学习提升能力
当然,除了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以外,她还十分注重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作为一个师范生,她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是根本不够用,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自己省吃俭用购买资料,每年都要参加教师培训,撰写了论文和教学案例20多篇,获国家级1篇,省级2篇,市级、县级10余篇。积极的开展教研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她更是积极参与讨论,讲示范课、公开课、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还经常进班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和老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她所代学科一直名列前茅。连续8年被评为市、镇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4年获“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荣誉称号。在紫阳县第2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她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她说:“这些荣誉的获得是领导的肯定,也将成为我今后前进的动力。我不能骄傲,我也不可能骄傲,因为我知道,在教师这条路上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很辛苦,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为这份职业而恪尽职守,我就要为这份职业而无私奉献。”
“真爱如雨,润物无声”。在三尺讲上,方老师用职业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用一颗平常的心对待生活,用一腔热情去温暖孩子们的心灵,让爱与责任同行,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去践行一个山区教师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