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潜心耕耘的守望者:记紫阳县洞河镇中心学校教师周瑞莉
周瑞莉,女,1984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2002年从安师毕业后通过县统一招考后,被分到洞河镇一座村小任教。2009年,被组织调入洞河镇中心学校。她呕心沥血教学、孜孜不倦育人,期间,长期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几年来,通过潜心耕耘教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存在的不足。在业务上几乎抽出课外所有休息时间,不断刻苦钻研教学教法,认真学习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工作讲究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经常翻阅各类教学书籍,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参加各类观摩课活动,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并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关注人文思想在教学中的分量。为此,一方面自己不断学习,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播人文思想,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在努力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力求上课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拘泥于教学课时,让自己成为一名启发者和组织者;同时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外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爱好文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写作水平提高较快,先后指导了数十位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
素质教育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她极力提倡教学的个性化,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她求“变”和“活”,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求自己对文章有独特的深入理解,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坚持个性解放,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她求“真”和“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她摒除语文课堂追求热闹、摆花架子的错误倾向,沉下心来教语文,让学生静下心来学语文,努力让学生每课学有所得。每年,她所执教的公开课、示范课得到听课者的好评。评课者发言踊跃,老师们纷纷评价“受益匪浅”,“指导性强”,“知道该怎样上语文课了”……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担任了多年班主任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她坚持能以学生为本,尊重爱护学生,关心她们的身心健康。以自己坦诚的胸怀、真实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与他们交流、沟通。不急功近利,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讲究德育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培养责任感为纵线,逐渐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且重视班集体建设,培养班干部能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学生召开有益身心的班级活动,鼓励每位学生发挥所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她擅于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当学生烦恼、焦躁、学习有所下滑的时候,她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地与孩子们交谈,了解缘由,鼓励孩子走出困境,微笑的面对每一天。她所带的学生经常会送给她一些小礼物:有孩子们自己做的卡片,画的图画,写得温馨的话语……。即使毕业升入初中后,家长常常打电话求助孩子的教育问题,学生通过QQ向她诉说自己的苦恼,她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家长互相探讨,用自己的方式开导、教育学生。许多家长、孩子都非常信任她,和她成为了知心朋友。
从教13年,她始终坚持以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为中心。善于在教学中反思,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在山区基层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环境里默默奉献,执着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于是,也成就了她自己的教学风格,日积月累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的教学硕果: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在县上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年撰写的教学设计《妈妈的账单》获陕西省优秀教学设计交流二等奖,同年所写论文《我与家庭教育》荣获“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征文活动教师组三等奖;2012年在紫阳县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教学能手”称号,第十四届“语文报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一等奖;2013年参加安康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暨教师基本素养大赛获得二等奖。
恪守师德、安贫乐教、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是她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信念和准则。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作为语文学科带头人,她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因为她愿意做潜心耕耘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