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教体要闻 > 正文内容

【乡村好教师】爱心化春雨丝丝润心田:记汉阴县漩涡镇中心小学教师张芳

发布时间:2015-08-04 17:28作者:

1992年9月,安康师范毕业的张芳,怀揣着美好憧憬,走进了教室。当她站在讲台上,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时,她的心震撼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她的心底油然而生。让她顿时明白:教好学生,将是她一生的追求。她要用一腔热情、一片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她在安康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悟到的真理,更是她教书育人的准则。她把教好每一个学生当作一种职业追求,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以自己的品格熏陶学生,以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更以自己的爱心教育学生。班里的学生总有调皮的、不学的、惹祸的,在她的眼里,他们都是可爱的。要教好每一名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门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育引导学生的最好经验,但她认为,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才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她用学生的闪光点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尊重,激发学习的兴趣,分享成长的快乐。她清楚的记得,那是在她毕业就从教的四年级班级里,当时班里有一名叫刘晓娥的女孩,她上课纪律松散,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极不和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她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是她及时地对她进行了一次家访,在这次家访中,她了解到刘晓娥这种性格行成的原因与她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从小就没有妈妈,与爸爸相依为命,爸爸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原因,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多,只留下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看到这种情况,她明白了,因为她缺少母爱,常常孤独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再加上她发现她很会独立做事这一闪光点。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总是刻意的去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她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孝顺,树立她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在工作之余尽量抽时间给她补习功课,教她合理利用时间,如何照顾自己。并经常送她一些合适的衣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晓娥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她把老师当成了妈妈一样的知心人。有什么知心话、有什么困难都来找她说。正是因为这件事,学生更加的信任和拥护她了。

在堰坪小学工作的十几年里,思想上,她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首先她严格要求自己,从细微小节方面做起,把“身正”的影子留给学生,让自己的言行品格影响教育学生。把“耐心”和“不懈努力”作为自己对职业追求的正能量。为了教育引导一名学生,她不厌其烦、不见效果不罢休,常常为了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翻山越岭、淌河过沟地深入家访。教学上,她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把握重、难点,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学习课改新理念,并进行大胆的课堂改革实践,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素质教育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她的课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教法灵活,教学效果好,深受同行老师的敬佩和学生的喜爱。正是她的执着,打动了无数孩子的心,正是她的执着,成就了无数孩子的梦想,正是她的执着,她的教学成绩每学期都名列全镇第一。在堰坪村留下了身影,让堰坪村的父老乡亲记住了她的名字。

2008年,她调入了镇中心小学,让她来抓数学成绩,她不负所望,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23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一路走来,既有辛勤的付出,也有不错的成绩,2007年她写的一篇《她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在《安康教育》上发表;2012年她写的一篇《她对六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点滴感受》在陕西省教育学会荣获三等奖;最近几年,她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写了很多心得:如《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她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困惑与思考》、《农村小学撤并后的教育消费》等先后在校级、县级刊物上发表。

张芳常说:工作着,是美丽的! 劳动着,是快乐的! 努力着,是成功的 !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她正甘洒汗水,默默奉献,让人生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