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教体要闻 > 正文内容

【乡村好教师】守教山村 青春无悔:记旬阳县构元镇中心学校林相教学点教师张擘

发布时间:2015-07-30 10:53作者:

张擘,男,出生于1976年2月,现在旬阳县构元镇中心学校林相教学点任教。

1996年毕业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被分配在旬阳县金寨镇农业站工作。因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憧憬,2000年9月,他主动申请改行调回家乡构元镇林相村教学点——他小学就读的学校任教。

林相教学点服务人口有1000多人,地处羊山脚下,海拔1600多米,距316国道50多华里,这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村里没有客运车辆,人们的出行主要靠步行,年轻人或经济稍好一点的,摩托车便是他们出行的唯一工具。正因这样的山村小学,老师们都不愿意去,然而张擘老师却选择了她!并非他独爱大山,他起初也想过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去,但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家乡这贫瘠的大山里更需要教育,只有他知道从这里走出去的艰辛与不易。他说:别人不愿意在这里教书,我不可以,因为这是我的家乡啊!15年间陪伴他的已经有四五个老师了,他们都相继调离,而张擘却见证了学校15年的风风雨雨,他15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坚守在林相教学点,长期担任小学班主任。他在这偏远的小小教学点岗位上,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家乡的农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张老师自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非师范专业毕业,接受短期的新任教师培训就上岗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他先后参加了在岗的教育类专科、本科学习,并取得陕西师大本科毕业证书,自学取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还考取了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初中教师资格证书。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大量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自学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张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张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班里有个随班就读的智障男孩王日梦。他个子矮小,而且身体极弱,到他班时,上台阶得把着栏杆才敢一步一步往上走,吃蛋奶对他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不会拨蛋壳,不会吸奶,张老师就从训练他走路开始,下课了就拉着他在校园里走路跑步,一方面增强他的体质,一方面锻炼他的胆量。吃蛋奶时就慢慢教他拨蛋壳,把纯奶倒出来,用勺子慢慢喝。并且课下经常给他吃小灶,把课上的内容再讲给他听,鼓励他。当发现他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给于肯定。渐渐地,他也能够大胆地上下台阶了。学习上虽不像正常学生进步的快,但看着王日梦一天天的变化,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由于王日梦家里也很特殊,妈妈也是个智障人,就靠忠厚老实多病的爸爸干农活维持生计,张老师就经常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一方面他利用暑假期间联系残联,给王日梦及其妈妈办理了残疾证,这样就能得到政府的帮助;一方面他经常也从旬阳带些小食品,学习用品等给王日梦。他的家长逢人就说:“张老师,好人哪!”。就这样,王日梦在这学校从上学前班到四年级,他也就坚持了五年!

在校园安全还不被家长重视的时候,接送学生上下学便是家长心目中最烦的事情,认为原来没接送不也上学吗,再说我们那是后山也没坏人哪。经过开家长会,找家长聊天等方式,大多数家长便自觉的接送孩子了,然而也有个别家长,大大咧咧,就是不配合。学生赵子杰的家长就是其中一位,曾经有次眼看着放学十几分钟了,其它家长陆续把孩子接走了,也不见赵子杰的家长来,张老师便拨通了该家长的电话询问情况,可是家长非常生气的说:“让他自己回来!或者在你们学校歇了吧(意思就让住学校)!”说完便挂断了电话。张老师听那口气,估计让来接孩子是没指望了,一方面他安慰孩子,让孩子尽量不要哭,让孩子不要责怪爸爸,告诉孩子,他的爸爸可能家里太忙;另一方面,他便询问孩子喜欢吃什么饭,便在自己的小灶上做了孩子喜欢的饭。由于是村小,学校没有住宿的条件,吃完饭,他便骑车带上孩子,把孩子给送回了家。就这样,张老师也就二话不说了,家长早上不送,他就上路上去接吧,下午放学了家长不接,他就给你送回去吧。经过一段时间,最难缠的学生赵子杰的家长也被感动了,到此,低年级学生的接送工作便成了家长心目中的常态了。但张老师接送学生的事并没停下来,特别是在特殊的天气里,早上到校时他总要去各个路口看看,放学后他也总要把学生送往各个路口,千叮咛万嘱咐,直到确认孩子们都安全到家,他这才放下心来。

任教十五年来,张老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还有很多很多像关爱学困生到家里给辅导,帮助困难家庭等等事迹不胜枚举。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学科在全镇的检测中也总是名列前茅,他代过的学生在升入更高年级中总能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他本人也多次荣获镇级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张老师献身山区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边远山区学生求学的希望;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经历消磨岁月,教育伴随成长。张老师又迎着朝阳,欣赏着孩子们如花灿烂的笑脸……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