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若英缤纷芳满园:记石泉县两河初级中学教师刘英
她今年36岁,却已经在石泉县一个偏远学校的讲台上执教17个年头,获得大小荣誉40余件,她喜欢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是学生口中的好老师、好朋友、好妈妈;她喜欢学习,把业余时间都用来钻研教学方法和业务知识;她喜欢帮助同事,同事都亲切地称她为“刘嫂子”,她就是石泉县两河中学教师刘英。
19岁那年,刘英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台下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学生们,她紧张地拿起教鞭,在满手汗水中故作镇定地讲起了第一堂课。
如今,刘英已是两河中学的数学教研组长,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成熟教学方法,而且肩负着“陕西省首批电子书包”安康首个中学试点班教学重任。
刘英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每年寒暑假,县教体局都会有一些教师业务技能的培训,这项在别人眼中挤占了假期的苦差,在刘英眼中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她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她掌握的知识多一点,能教给学生的就多一点。因此,每逢培训开班,她都会早早主动报名,就这样,陌生艰涩的电脑技术、教学软件、操作方法,一点点被她接触、掌握、熟练、精通。渐渐地,她成了信息化达人,很多同事们弄不明白的问题,找到她都会迎刃而解。而她也干脆主动承担起了普惠他人的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同事们“开班授课”,把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其他人。因为她平时爱帮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同事们都把她称为“刘嫂子”,也因为她这种敏而好学的精神,她的教学设计、论文、课件、课例、课题屡次在市、县、省、国家获奖,个人也多次获得“优秀老师”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安康市教学能手”、“石泉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陕西省电子书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刘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老师。她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带的学生年龄大多在十三、四岁,青春期的孩子,而且8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总是比其他阶段有着更多的困惑与迷惘,因此,老师不光要带课,还要全面掌握、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比别的老师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心思。
14岁的男生小胜,因为家庭矛盾,无法安心学习,性格一度孤僻顽固,初一刚结束,他萌生了退学外出打工的想法,得知这一情况,刘英立即找到小胜,与他促膝谈心,反复开导之下,小胜终于回心转意,进入了初二年级。刘老师不仅帮助他度过了一时的思想难关,更引导他树立了一种积极面对的人生态度,现在的小胜,活泼开朗,还爱上了打篮球。他说,刘老师就是他的第二个妈妈,他现在的理想是当一名村官,能够在毕业后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
小玉是班里的一名女生,刚进初中时,平均成绩都在4、50分左右,在学习方面完全没有自信,本来性格就腼腆内向的她因此愈发自闭,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一个人上学、吃饭、放学。经过思忖,刘英决定在上课时,特地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小玉,并且将餐厅责任区交给小玉负责。总是回答正确的小玉在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掌声中,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而有了班务责任,小玉也开始和别的同学主动交流起来。小玉认识到自己也有值得肯定的优点,性格一天天发生变化,成绩也逐渐上涨。
在刘英眼中,老师的职责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孩子们的“人生导师”,每名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耐下性子,从每个孩子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帮他们发掘出来,引导他们顺利走过人生中最易迷茫的成长阶段。利用这些想法和做法,她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办法,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身价值认同点”,同学表现好时,她都会当众表扬,而如果同学犯错误了,她就私下里教育,不以成绩否定人,也从不伤害青少年那颗尚属稚嫩的自尊心。同学们都说,刘英老师有时候是老师,有时候是朋友,跟她交流没有代沟,一点都不拘束。她带的班级不仅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而且班风团结,学生精神面貌都很积极活跃,在学校的大小活动中都不断崭露头角。
从懵懂少女到优秀的人民教师,刘英说,是教师这个岗位成就了她的人生理想,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并不枯燥,相反,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她最开心、最满足的事,她的智慧和辛劳在学生们的进步成长中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而她也将继续用双手和汗水,浇出满园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