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教体要闻 > 正文内容

【乡村好教师】用爱和坚守托起一片蓝天:记旬阳县赤岩镇中心学校教师刘宝珍

发布时间:2015-07-20 08:49作者:

刘宝珍,女,1962年出生,1978年参加教育工作,16岁从教,37年扎根山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把毕生的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无私的奉献,厚重的爱心,诠释着一个教师一生的追求与梦想。

1978年她高中毕业,正值十年动乱结束,百废待兴,国家用人之际,由于当地条件艰苦,人才匮乏,被聘为代课教师,安排在一所单人教学点,学校地处楚陕交界,山高人稀,无路、无电,校舍破败不堪,学生冬无棉衣,夏无草鞋,早无饱食,午无干粮。许多孩子上不起学,面对这种情况,她白天上课,下午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做家访动员孩子上学。开始,家长很不配合,一次不行,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她的诚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家长,一年后,她所在的学区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从不到50%达到100%。

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她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刻苦自学,1981年考入安康师范学校进修学习,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家乡从事所热爱的这份工作,30多年来她辗转了几所学校,都是乡村最基层的学校,她从不向组织提要求。无论放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把工作干得很出色。

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37年来她始终站在工作的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从安排,一丝不苟。1987年她有了孩子,家庭负担重了,但她一如既往地扑在工作上,,孩子病了,摔跤了她都无暇顾及,当孩子最需要她时,她却离不开工作岗位。记得有一次,孩子从两米多高的石坎上摔下,鼻青脸肿,牙齿摔掉,她抱着孩子泪水长流,只能安排保姆领孩子到医院打针,却放不下手头工作。孩子五岁那年得肺结核,每天一人独自步行一里多路到医院打针,她却无暇陪护。同事们看不下去对她说“是孩子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她苦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耽误了学生却是几十个”。2003年她因胆结石住院做胆囊摘除手术,医生建议休息半个月,但手术一个星期后,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又站在了讲台上。

她是独生女,2010年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因脑梗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八十多岁的母亲也无力伺候,但她从未请假照顾,也从未向领导提出要求。她白天干完手头工作晚上骑车十几公里,为父亲擦洗身体,清洗衣被,准备食品。早上天不亮又赶回学校上班,直到2013年父亲去世。这些辛苦和辛酸只能在没人时独自伤心落泪。

在工作中她总是勇挑重担,学校安排的工作从不推诿扯皮。30多年来她从未离开过班主任岗位,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2010年她被调到赤岩镇中心学校,年近50的她接手六年级语文教学,第二年又接手一年级语文教学,按照惯例应跟班教学,2014年由于人员调整一年级语文没有合适人选,领导找她说,她二话没说欣然接受。

30多年来她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学科教学一遍又一遍,无论什么学科,那个年级,教了多少遍,但教案没落下一节,作业批改每落下一次。

她用爱坚守着一片蓝天。30多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教了几代人,她把爱奉献给所有的学生。七八十年代山区条件非常艰苦,许多学生无衣穿,无饭吃,因而造成大量学生辍学,冬天天不亮她就起床给学生生火,夏天为学生烧好开水,那时工资只有几十元,她倾其所有给没有饭吃的学生做饭吃,给没有衣穿的学生买衣服穿,学生病了她问寒嘘暖,掏钱为学生治病,她的大爱感动了学生,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感激。因而她所带班级很少有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几十年过去了她所教过的学生有许多都为人父母,当有孩子在她班上上学时,父母就会对孩子说:“刘老师是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你能在她手上上学是你的福气,一定要珍惜”。

30多年来她教过无数学生,但无论相隔多少年,只要见到她教过的学生,都能很快地叫出名字,她的许多学生感到很惊讶,都说她记性好。她笑笑说:“只要用心,记个名字不难”。一句平常话语彰显了她对学生的用情和用心。

学而不厌,勤进取。30多年来,她从一个代课教师成长为小学高级教师,靠的是她勤奋好学,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教学理论,钻研教学业务,练习书法,学画简笔画,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历年来她所教的学科在同年级学科中都位于前列。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如今她已临近退休,但她仍一如既往地参加学校和片区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同事们开玩笑说:你都快退休了还这样学干什么?她总是笑着回答:学点总比不学好。

37个春秋,无数个寒暑交替,学生一代又一代长大成人。她始终如一,用爱坚守,用情托起一片蓝天。这就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基层小学教师。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