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投身教育终无悔 乐业奉献育新苗:记旬阳县白柳镇张坪完全小学教师孙晓敏
2009年从陕西理工学院本科毕业的孙晓敏,不顾家人的劝阻,放弃了都市的优越环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热情,参加了陕西省2010年“特岗教师”招考,被分配到了旬阳县白柳镇张坪完全小学。就这样,这位刚出校门的关中女子义无反顾地踏进了张坪这片绵绵的大山里,当上了一名英语“特岗教师”。这一干,就是整整五个春秋。在这五年里,孙晓敏老师勤恳敬业,毫无怨言;关爱学生,视生如子;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爱撒心田孜孜不倦
初来的孙晓敏老师就主动请缨挑起了重担,担任了学校四年级班主任、四年级语文和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四年级16个学生,个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可就是对学习没兴趣。她看到这个现象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她先和同学们反复谈心、交朋友,帮孩子们从树立自信、定立目标入手,给每位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再将学生分成不同梯次,因材施教,弥补知识的漏洞。她认为光靠口头上的奖励,孩子前进的动力不会持久。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基于小学生倾向于表扬与奖励这一心理特征,孙老师自掏腰包买了一大堆孩子们喜爱的文具:中性笔、橡皮、笔记本等“花样小礼品”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小礼品终于化成了孩子们搏击万里的翅膀。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家长们常年外出打工,班上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因而孙老师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变化颇为关心。张坪这里的冬天格外寒冷,因为教室没有取暖的设施,冻疮肆无忌惮地爬上了孩子们稚嫩的手、脸、耳朵,还有脚趾。个别严重的都化脓了,让人看了心疼。孙老师把孩子们叫到自己的宿办室,打开电炉,让他们一边取暖,一边辅导作业,还给孩子们烤橘子吃。天气暖和时,她就提醒孩子们多晒晒被子;学校有活动时,她教育孩子们团结一致、要有集体荣誉感;“母亲节”、“父亲节”时,她就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给家人一个惊喜……孩子们明白这位年轻老师的良苦用心,私底下都暗下决心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播种辛勤收获希望
“教师节”快到了,孙老师班上的小精灵们总会兴高采烈地提前精心制作贺卡。“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祝老师工作顺利,年轻漂亮”……其中一张署名为“杨居林”的贺卡使得她思绪万千。她感慨的说:“满满的祝福,拳拳的心意,此生无悔!”原来孙老师班上有个特异的孩子,智力低下,目光游离,时常“拿”同学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学会做人比学会学习更为重要。于是,她在班上讲了“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并且告诉孩子“我们不能去嘲笑议论别人,更不能偷东西,因为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每个人要对自己负责。”过后孙老师就时不时让这个班上的“爱迪生”帮她倒垃圾,然后给他一些好吃的,并告诉他“幸福要靠劳动所得,不能不劳而获。”在课堂上,她也提问他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孙老师静下心来潜心育人、循循善诱,久而久之使得这位“爱迪生”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自从孙老师来到这里,孩子们的英语成绩大幅度提高,这无异于给山区孩子的梦想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转眼间,孩子们上六年级了,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此时,班上的学风最浓,孩子最懂事。孙老师本着“班上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做人、怎样学习。2013年,孙老师怀孕了,她克服妊娠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坚守岗位,挺着大肚子站在讲台上一如既往地给孩子们耐心授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孙老师却还在办公室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天道酬勤,在当年的升学考试中,她班上的语文和英语平均成绩都是白柳镇第一,一个孩子的个人总成绩在白柳镇也独占鳌头。
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孙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爱校如家。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张坪这里的老师频频调动工作,转正的孙老师却继续留在了这片她深爱的教育热土上。现在,除了每年来支教的女老师外,孙老师是这里唯一的女老师了。而今,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周要承担二十多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学校后勤和财务的管理工作。一百余名师生的饮食起居、日常办公,事事都得她来操持,每周末都要采买食材和办理学校琐事,周日下午还要按时到学校参加周日例会,并照顾住宿的四十多名寄宿学生。她长期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早已把学校当成了家,心也和孩子的心连在了一起。每次饭前的细语提醒,饭后的亲切询问成了她的必修课。正是由于她的精心呵护,五年来,在学校饭堂里从未出现烫伤之类的安全事故,学校的营养改善计划、后勤保障工作得到了师生、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孙晓敏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顾全大局,踏实肯干,事事讲奉献,任劳任怨,从不拈轻怕重,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位党员教师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