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警钟长鸣 市教育局周密部署防灾减灾工作
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市教育局印发了专门文件,对全市教育系统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认真抓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要求各县区、各学校紧紧围绕“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主题,充分认识现阶段防灾减灾工作面对的新挑战,科学分析和研究防灾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作用,拓宽防灾减灾知识传播渠道,通过电子屏、黑板报、手抄报、展板、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校讯通等形式,并结合全省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了解识别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二是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积极协调安监、应急、地震、气象、民政等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防灾减灾工作的业务指导,采取专家讲座、现场演示、播放视频、举办培训班和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基本技能普及活动。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常态化开展全省中小学幼儿园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主题演练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防火、防洪、防震等“体验式、参与式”防灾减灾活动,让师生掌握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重点针对城市内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灾害以及煤气泄漏、火灾事故等,制定好演练活动预案,安全有序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三是全面排查整治灾害风险隐患。要求各县区和学校近期集中组织开展一次校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各类建筑物、校内树木及消防、避雷、用水、用电、用气、管网、应急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开展灾害风险评估,梳理安全隐患清单,明确整改治理方案,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按照《安康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对地处滑坡险段、临崖临河等隐患地段的教育单位和学校,及早制定防、抢、撤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及财产安全。结合当前的安全形势和季节特点,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防溺水、食品安全、防汛防滑等安全教育和防范,全方位落实防溺水措施,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强化应急值守工作,汛期地质灾害期间,各县区、各单位要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
5月12日当天,市教育局协同市地震办在市一小开展了“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并观摩指导了市一小部分班级的防震避险应急演练,现场发放防灾减灾科普书籍8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