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36年坚守乡村教育路:记汉阴县铜钱小学教师张继宏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每念至此,一种身为教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他就是汉阴县铜钱小学张继宏老师。
张老师于1978年7月毕业于铁佛高中。1978年暑假,石条街乡政府为石条街乡招四名民办教师的在乡里传开了。那时候村里的人有很多没上过学,只能上山拾羊牛粪、拾柴禾,在山旮旯上刨食。当时他就想,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带着立志改变山村教育面貌的朴素情怀,他以第一名成绩通过了乡里的招教考试。1978年9月,他登上了三尺讲台,从此开始了一生的信仰与追求。
在山区托起“明天的太阳”
在初小任教时,他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送子女读书。他总是先讲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不管将来做什么,没有文化是会吃亏的,即使当农民也要认得农药配方,现在不让孩子读书,将来会耽误孩子的一生。然后他给他们吃定心丸:“学杂费不够,他先垫着,几时有了再还,你们把孩子送来就行了。”经过他的努力,教学点的学生终于从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几个,使山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班上学生的成绩,几门主课总在全乡名列前茅。和他的初小就像太阳一样把光芒洒进每个人的心底。做为一名教师,他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学生。小孩子上厕所他领着去,孩子年纪小裤子系不好,就耐心地帮他们一个个把裤子系好。每逢河里涨水,早晨他就在河边守着,一个个把孩子背过河来,下午放学又一个个背过去。看见他这样照顾学生,家长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教师,是共和国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员。而对山区村民和学童说来,他愿在山区托起“明天的太阳”。
36年来,从山区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其中已经有不少学生迈进了大学校门,还有一部分学生已步入了工作岗位,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成绩斐然。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付出的结果,只不过是为他们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他打心眼里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探求复试教学奥妙
36年里,别的复式教学班一般是二级复式班,而他教的是学前班至三年级的四级复式班。开齐了每个年级包括音、体、美的所有课程,4个年级近30门课,学生最多时达43人。在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他知道教好学生,光有激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复式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为此他长期不懈地积累经验,探求其中的奥妙。在教学中,他注意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摸索出了一套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着重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时间、备路线”上下功夫,在学科的穿插、学生座位的编排上,课堂动静照应、教学内容转换衔接上,都要先周密策划安排。像思想品德、社会、自然等学科就采用动静搭配的方式教学,音、体、美则采用上大课的形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他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素质较高,受到大家由衷的赞叹!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做为一名教师,他觉得自己做到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他的工作在教育学生中生根发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可以说,是教育智慧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雕塑灵魂的工程师。
以身作则,做学生与年轻教师的榜样
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分不开的。老师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对学生加以规范,让学生时时刻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用她的一言一行来感化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他时刻提醒自己,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再一步步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中,他处处做以身作则的带头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比年轻教师做得更投入、更扎实。在初小的时候,是包班上课,3、4个年级的所有课程都由他一个人来教,工作压力大,但他特别乐观。每当遇到困难时,总是感慨:有些困难,咬咬牙就克服了,有些坎儿,坚持一下就过去了。36年里,只请过了3次假,从未因个人或家里的事情旷过一天课,也从未迟到过一次。由于工作能力突出,1992年被评为安康市优秀民办教师。
他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望——不是期望学生的回报,而是期望学生比自己更成功、对社会更有用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榜样不是“超人”。他相信那些优秀教师能够做到的,任何人都能做到,只要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勇于承担。
36年献身教育终不悔
他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是32元5角,96年民师毕业后一个月工资是371元,现在一个月工资是4300元,三十几年就翻了上百倍。他心想:国家每年都没忘了咱,更要好好干,咱们教师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山里的学校条件艰苦,比不上条件好的学校,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更应该扎根山区,让孩子多学知识,走出大山,改变这里的面貌。现如今,他每天吃住都在学校,真正是“以校为家”,只有周末才回自己家看看。
36年来,他默默无闻地耕耘在三尺讲台,在初小、完小中一直担任教师,在初小时,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是四十多名学生的生活辅导员,也是校工和厨师。安贫乐道、献身教育,始终是他无悔的选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是幸福吗?把咱学到的知识教给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不再当“睁眼瞎”。教好孩子就是他一生的幸福,最大的快乐。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坚守着心中的梦想,忠诚地实践着做好老师的诺言,也守望着山村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