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不服老 不言弃:记石泉县后柳初级中学教师陈声华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他叫陈声华,年近60,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社会上,都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35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终其一生与书本成友,与孩子为伴;后柳古镇的一山一水,后柳中学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他对教学工作的热忱、对教育事业的忠心。
成绩永远是动态的,追求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自参加工作以来,陈声华一直坚守岗位,勇挑重担,身先垂范。在他年轻的时候,因为踏实肯干,表现卓越,曾被县文教局破格任命为当时的后柳区(即后柳镇)文教组组长,在他任职期间全区所辖的5所中心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均被授予“安康地区示范学校”,这样突出的成绩在当时的石泉教体系统曾引起一阵轰动,而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被赋予“一片红”文教组的美誉。再后来,他又担任过石泉县城关一小副校长、后柳初级中学校长之职,其工作业绩都得到多方的肯定。任教多年,在全县的历次检测中,他所带的班级学科成绩总是位居全县前一、二名,优秀率、良好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科教师。
荣耀只是脸上的脂粉,不是一个人真正的肤色。长期繁重的工作负担也带来了身体机能的过度消耗,为了把管理岗位留给精力更旺盛的人,2002年他主动卸下校长职务,褪下了“满身荣耀”,但他却并没有以“经历”摆“资历”,更没有向组织提要求,本应多加休息的他依然“倔强”的选择了留在学校,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表现出一个教师应该有的职业操守和崇高品德。十几年如一日,在工作上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从未因身体原因缺过一节课;日常生活中,对待同事谦和有礼,乐于助人;如今学生们把他当亲人,老师们则亲切的称他为“老校长”。有些人无法理解陈声华从县城到农村,从校长变回普通教师,从管理岗位再次走向教学一线的种种选择,但对于他而言,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陈校长”还是“陈老师”,只要是他所热爱的这份教育事业,他都任劳任怨,尽忠职守。在他眼里,他自始至终就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而已。
知难而进勇担“课改”,不计回报培育“新人”。如今已两鬓斑白的陈声华依旧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去年学校启动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58岁高龄的陈声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学校课改教师的队伍,他总是积极投入学校的各校活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在他的课堂难以发现“老教师”身上所惯有的那种“墨守成规的古板”,反而处处洋溢着“新课改”的生机,寓教于乐,教学合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快乐课堂”最终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作为资深老教师,但凡有新教师进校,学校都会安排请他指导,在担任指导教师期间,他也总是毫无保留,尽职尽责,把自己总结的那一套实用的教育经验、教学方法传授给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几年下来,陈声华培养的新教师如今也都成长为学校新一批的骨干教师,撑起了后柳中学的半边天。
用爱与关怀,给乡村的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胜过父爱,这种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行。在他所带的班级里,我们从学生的精神状态,从教室的精心布置,从生机勃勃的班集体文化,都能感受到他对学生的全方位关爱,透过学生我们也能看到从他为人师表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其中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在他以前带过的学生里有个叫陈新琳的,当初由于没钱交中考报考费,一度准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他得知后先自掏腰包替这个学生交齐全部报考费,再及时找这个学生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他打消弃学的念头,最终在他的帮助与鼓励下,这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安康师范学校录取,毕业后也如愿以偿的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成为同他一条阵线上的战友,亲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如今也走上了教师的岗位,这对他而言是莫大的欣慰。从教的时间越长,这样感人的事例就越多,因为他一直把关爱孩子放在班级管理的重心,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孩子们一颗颗真诚感恩的心也滋润着陈老师,对他的付出而言是最好的回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今,即将退休的陈声华仍坚守在他的工作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不服老不言弃,为他的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用他的知识和本领教会孩子们学习进步,陈声华用他的精神和品格诠释着“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