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教师】爱心育桃李 粉笔写春秋:记紫阳县麻柳镇中心学校教师谭祥珍
谭祥珍,女,现年42岁,1992年参加工作,紫阳县麻柳镇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在二十二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始终坚持爱心育人,辛勤耕耘,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无悔的选择,默默地守候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在工作上,她勇挑重担,兢兢业业,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在业务上,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学成绩优异,受到了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她经常说,“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做一个好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她始终坚持不断学习,长期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还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制作课件,努力掌握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凡是学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她总是踊跃报名,努力争取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己。
教学中,她以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力争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她不仅积极参加市、县级课题研究,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巧教,学生乐学,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生字教学中,她要求学生把生字词放进句子中去读去认,在语境中认识生字词,一改过去单一的教读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冰心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谭老师从教二十二年,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她把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当做是自己的心头肉,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她的心。她班上有个叫周小敏的女孩,其父亲外出打工不幸遇难,母亲又离家出走,小敏和爷爷相依为命。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小敏同学的性格变得十分孤僻,从不愿与人交流,更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谭老师经常和小敏交流,每周都要到小敏家里了解情况,帮助她,鼓励她,还给她买一些学习用品,课堂上,经常让她回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刻以赞许的目光加以鼓励,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说说心里话。渐渐地,小敏同学能够大胆地回答问题了,学习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还当上了小组长。看到小敏的变化,谭老师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对于留守儿童的管护,她总结了“四字诀”,即:细、勤、赞、评。一是建立详细的档案。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成员、父母外出地、和家里通电话次数等进行详细登记,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再制定出详细的帮扶计划。二是勤观察、勤走访、勤交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她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情绪的波动,然后找到问题所在,及时同孩子交流,还带上小礼物悄悄来到孩子家里,给孩子意外的惊喜。三是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哪个孩子作业更整齐了,上课爱发言了,在活动中获奖了,待人有礼貌了,她都及时表扬,给孩子前进的动力和信心。四是按月评比。她让学生自我评、大家共同评,树立优秀典型,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谭老师既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大朋友,又能时刻以言行影响学生。她爱好广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知心妈妈”。孩子生病了,她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才给家长打电话;孩子学习进步了,她用母亲的吻给予鼓励;孩子有困难了,她全力帮助……家长们说,“把孩子交给谭老师,我们百分之百的放心!”
对于家庭,谭老师觉得很愧疚。她的女儿今年刚好上高三,可她没有请一天假照顾女儿,女儿常常责备她,“妈妈,看到其他同学有妈妈陪伴,我想不通,难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吗?”谭老师轻抚女儿的额头,眼里噙满了愧疚的泪水,语重心长地说:“我的班上有几十个孩子需要我,我请假了,他们怎么办?你,毕竟长大了。”为了班上的孩子,为了她心爱的教育事业,她舍小家为大家,这是崇高的职业精神,更是教师无私奉献的缩影。
三尺讲台,见证了她的青春岁月,一支粉笔,书写着她平凡的人生。“既然选择做园丁,就要让花儿开得娇艳,毅然扎根山区,就要让树木长得更加茂盛!”谭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