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教体要闻 > 正文内容

【乡村好教师】闪闪发亮的“坚守”:记石泉县喜河镇大雁小学教师祝祖唐

发布时间:2014-06-10 08:37作者:

在秦巴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坚守承担起着乡村教师的职责,用爱心诠释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含义;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不懈,才撑起了山区教育这片蓝天。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在这个环境清幽的教学点,笑声欢畅,童心雀跃,我们能够时常看到一位“大叔叔”正在与一群孩子们念着儿歌,做着游戏,其乐融融。这位“大叔叔”就是坚守在大雁小学的乡村教师——祝祖唐。外表憨厚、待人谦和的祝祖唐在乡村小学已经默默坚守了21年,他这一生无怨无悔地扎根大山,甘心清贫地教书育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山村教育,把自己的心血洒向了乡村孩子,用爱心谱写了一曲优雅绵长的乡村教师之歌。

为了孩子,执意坚守

1973年5月,祝祖唐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爷爷从解放初期到退休都一直在乡村从事教育工作,叔叔、姑姑也都是在乡村任教,或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993年刚从石泉职中毕业的他,就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村当起了民办教师,随后通过参加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并通过招干考试转为了公办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最终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人民教师。

从教以来,他曾先后在同意、老庄、蔡河、大雁等村小任教,基本上都属于镇上最偏远、条件相对都很差的学校,而且都是复式教学,但他的教学业绩始终都处于全镇前茅。凡是他所呆过的学校。对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都得到了校方和家长的肯定,每每说起祝老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已然成为了这位中年男人的新标签。

祝祖唐在现任的大雁小学已经连续工作十年了。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学校从一个完全小学缩减到教学点的变迁过程。据说,学校原来有七个班级,学生多的时候还有上百人,教师也有六个之多,随着生源的减少,加之老教师退休后相继离去,现在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对于像大雁小学这样偏远的学校,仍留在那里上学的都是一些年纪很小、不便于到镇里读书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幼儿班的孩子,要是学校一撤,他们就很有可能面临失学的危险。为了给当地村民减轻经济负担,方便这些孩子就近上学,本有机会离开的祝祖唐,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继续留下。一人独自承担了学校幼儿保育和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教学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一肩挑,他就像一根顶梁柱撑起了大雁小学顶上的那片天。面对白天繁重的课程,他常常累的腰酸背痛,晚上还得挑灯夜战批改作业,但为了学生他觉得这些都不算苦不算累,最让他感到难受的是,下午一放学孩子们都走了,原本热热闹闹的校园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他的印象里,那个时候原本不大的学校都会显得特别的大特别的空旷。

即是老师,又是保姆

“1+3+14”是大雁小学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即1名老师,3个年级,14名学生是大雁小学的全部,这也就意味着这唯一的一位老师身上所压的担子比我们想象中重的多。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祝祖唐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者作为教师应有的那份职责与担当。现如今,在孩子的眼里,祝祖唐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在家长的心中,祝祖唐更是一位能精心照看孩子的全职保姆。

一人一校,意味着他从星期天下午到校,直到周五才能回家。从清晨到日暮,学校里总有他的身影。早上上完课,中午给孩子们做营养餐,下午继续上课,放学后批改作业和备课,这样的日程安排日复一日的填满了他的每一天。为了确保做营养餐不挤占教学时间,他总是每天早早起床,在学生到校之前就准备好当天午餐所需的食材。学生一到校就得上课,他就在上最后一节课之前的课间休息时间按下电饭锅的闸,这样一节课下来到吃午饭的时候饭也熟了。放学后他再炒菜、煮汤,等到孩子们吃饱了,他的饭菜也快凉了。这些洗菜做饭的事情在夏天来说还要相对容易一些,一旦到了冬天就非常麻烦,以至于他的手指一到寒冬都会裂开好几个口子,虽说用胶布缠着可减轻痛楚,可一遇到水对伤口而言又是雪上加霜。

寓教于乐,诲人不倦

学校有幼儿班和小学一、二年级,上课采取的是复式教学法,祝祖唐每节课都要给同教室的各年级孩子轮流授课,可以说是忙得不亦乐乎。复式班上课难度较大,课余时间祝祖唐就潜心研究、认真摸索,克服教学困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语文、数学课上,他从实践入感知手,常常把孩子们带到田野、山间、小河边去观察,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每天必上的两门主课外,祝祖唐还给孩子们上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接受更全面的知识。除了学习,学生的安全也随时牵挂着祝祖唐的心。大雁村地处深山之中,许多孩子得跋山涉水才能赶到学校。其中有个叫王涛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常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天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掌握到这个情况,对于这个学生偶尔出现的迟到现象他就会非常担心,时时叮嘱他要上下学途中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一到夏季下暴雨、涨洪水的时候,祝祖唐更是亲自护送孩子们过河回到家,他才安心。

在祝祖唐眼里,山里的孩子单纯质朴、勤奋好学,只要多加用心指导,他们都能取得好成绩。但只是停留在卷面上的分数不是他的目标,他最希望的是“孩子们个个都能走出大山、学得一技之长,他日再来回报家乡”。教了这么多年,祝祖唐已经快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学生,他带过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成了小老板。他喜欢向家长打听那些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近况,只要得知教过的学生都成为了有用得人,能够自食其力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他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祝祖唐曾说,“21年算什么,只要学生需要我,只要我还能教的动,再教个20年,30年我都愿意”。如此平凡的言语,如此平凡的一位乡村老师,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让我们震撼,或许在大数人眼里,跟大多数教师相比他显得过于渺小,但正因为他的“渺小”才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才让我们的乡村教育充满希望,才让教师这个行业闪闪发亮。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