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正文内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印证安康教育发展的三个故事

发布时间:2019-09-10 11:51作者:记者 陈俊 张婧 通讯员 郭邦胜


编者按:人这一辈子,离不开两种职业的人,一是医生,治病疗伤;二是老师,培养心智。得益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所有孩子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老师这一群体。人们常常用园丁、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来形容老师,尊师重教的氛围正在全社会日益浓厚。

这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

但,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高向往的教育领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更需愈加厚重践行。往常,我们更多地把笔触和镜头,给了学校、学生和教育部门;如今,在教育优先发展的趋势下,教师是最根本的推动力。看遍安康的城市乡村,记者撷取了3个教育故事,也是3名老师的成长故事,期望展现出安康教育发展的不易和日渐向好的将来。

2019年夏,刘学娟老师“去而复返”,回到自己长期工作的校园;2016年夏,陈立润老师开始试点,为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改革做准备;2008年夏,赖珍明老师带着与传统教育不一样的想法,进入职业教育领域。

他们3人只是安康3.4万名教师的一份子。而这些年来,他们或见证或亲历的每一小步,都有可能是促成安康教育发展的一大步。

“集团化办学”让教育公平更接地气

这个夏天,刘学娟的经历尤为“跌宕”。在今年的全市教师遴选考试中,从教近20年的她考上了市一小。然而,就在她准备融入新集体时,开学前夕,却又回到了汉滨区建民办红星小学,这个自己“战斗”多年的地方。

这一切源于2019年8月19日,安康市第一小学红星校区正式揭牌,红星小学加入市一小教育集团。

提到曾经的红星小学,刘学娟感慨万千:“当初怀着希冀来到学校,看到崎岖的道路,窄小的操场,简陋的校舍,我的心跌入了谷底......”

而这个秋天,走进市一小红星校区,一片生机映入眼帘:琅琅的读书声,飘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刚铺就的塑胶操场,学生们奔跑追逐......

 “之所以把刘老师留在红星小学,我们校集团经过一番考量的,一方面刘老师本身专业知识非常过硬,另一方面也是学校融合管理的需要。”市一小副校长、红星校区负责人陈忠云介绍。

 “回原校工作我也很乐意的,我熟悉情况,而且在这里也能和校本部派来的十几位老师学习交流,对我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对于这样的变动,刘学娟的心态摆得很正。

听到市一小分校办到家门口,远在江苏打工的陈寿平第一时间把孩子从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维亭学校转回红星小学。另从招生登记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江南城区回流的学生。这些家长和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市一小优质教育资源来的。

一所农村学校,即使挂上市一小分校的牌子,会不会是有名无实呢?

陈忠云解答了不少人的疑惑:“现在派入红星校区的既有高级教师,又有省级学科带头人,还有市级教学能手,更有专业的英语、音乐、美术老师,还有体育研究生,就连道德与法治也配备了专职教师,这对红星校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于刘学娟来说,这同样是全新的,“名师就在身边,榜样就在眼前,还有什么理由不奋进,还有什么借口不成长?”

 市一小教育集团以“强+弱+新”的模式组合,以跨区域合作的方式,跨出了全市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我市已有探索。2016年,汉滨初中高新分校建立;2017年,汉滨高中西校区正式挂牌;2018年,汉阴县凤台教育集团成立......

2018年6月,市政府办正式印发《关于在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鼓励集团化办学模式,力争到2020年,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消除大班额。市教育局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集团办学组合模式。

这是教育优先发展的缩影,也是满足老百姓接受均衡优质教育的关键一步。

正如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邹成燕所说:“公平优质是老百姓对教育的热切期盼。面对安康的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集团化办学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战略决策。全市教育系统当以敢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敢挑重任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决完成新时期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答卷,趟出一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新路子。”

既是为了高考,又不是单为高考

说到2016年暑假,市教研室副主任陈立润至今记忆犹新。他挨个给自己熟悉的学校打电话,说服他们试点分层走班。

分层走班是新高考绕不开的一关,其背后的逻辑是我们熟知的因材施教。在率先进行高考改革的浙江、上海等地,分层走班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是在彼时的安康,高考改革并非迫在眉睫,试点对师资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校长、老师面对新事物,难免有畏难甚至抗拒的情绪。“如果说举行跟高考备考有关的活动,学校很欢迎,但是一说起搞试点,就没几个愿意的。”如今回忆起来,陈立润开玩笑道,“说起来都是泪”。

可是就算磨破嘴皮子,试点也得要做。

一方面,2020年全国将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虽然陕西省目前还没有出台明确的高考改革方案,但是提前起跑,是安康教育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市基础教育发展已经走过了“有学上”的阶段,还面临着很多新挑战。比如教师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改革还不充分,部分学科进步幅度相对较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做这个试点,全省范围内,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联合来抓的我们是独一家。”陈立润说。

2016年秋季,汉阴中学、平利中学、旬阳赵湾中学率先开始尝试。“最终选了这三所学校,是因为他们代表不同的层面,汉阴中学是省级示范高中,平利中学是县中的代表,赵湾中学则是典型的农村中学。”陈立润说,“这样出了经验之后都有借鉴的意义。”

这些探索,都是从高考入手的。毕竟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这是大家参与改革的主要动力。不过,在陈立润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想法:高考改革是表象,要改的其实是更基本的东西。“即便不是为了高考,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学得更好,教学效率更高。”

每次出去考察,陈立润都觉得自己完成了一次时空穿越。“为什么我们和上海这样的地方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核心在于理念不同。”陈立润道出这句话。

他讲了一个在上海考察时看到的现象。“上海的中学都有职业体验,因为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想成为什么人,他们自己是不确定的,或者是单方面想象的。有些学生想做医生,学校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医院,全程跟着医生,用几天时间去观察,然后再看看是不是真喜欢。有学生想做公务员,学校可能联系一个政府部门,让学生去体验。人家老早就在做,我们却会心疼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职业体验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这也是陈立润近一年来努力向各个学校“推荐”的一门课程。可喜的是,旬阳中学、镇坪中学等学校已经联合社会机构尝试开展这门课程。

“选对专业,快乐一生;选对职业,成就一生;早做规划,幸福一生。”今年1月4日,旬阳中学应对新高考生涯教育师资培训正式开班,学校75名教师参加培训。今年7月,镇坪中学也邀请浙大附中施永忠校长进行了生涯教育的培训。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差距。今年高考数学,有一道题目与独孤信印有关。陈立润说:“这就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趋势,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用知识解决陌生的问题。”这样的能力,恰恰是安康高中教学的短板。

国家层面通过高考倒逼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压力也会自然而然传导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职业教育。

转来转去,就是个理念变化。

为了让这样的理念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学段,2019年3月14日,安康市《关于实施高中发展带动战略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对高中教育发展给出了具体的举措。 

在陈立润看来,其中一项亮点内容,就是启动建设一批优质学科基地学校。这一切都是为了推动学校特色的发展,打造一批精品高中。

高中变了,初中也随之变动,我省的中考联考也开始试点“4+4”模式,课堂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也随之联动。

很多中小学都已经开始尝试课程和课堂改革,目前在安康的各个学校,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机器人、儿童画、航模、皮影等具有特色的社团课程让校园活了起来。同时,在记者过往的采访中也发现,小学、初中的课堂也不拘于传统,分组学习、讨论为主、自主管理的班级越来越多,上课已经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如今,参与改革试点的高中已经达到了10所,并且积累了不少经验。陈立润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去年立项,5个子课题为市级规划课题,现在各项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这项工作,我觉得既艰难,又欣慰,因为陆续有学校加入了进来。改革难免会走一些弯路,但只要动起来就是好事。”陈立润说。

守得一处寂寞,方得这片天地

9月3日,《第二批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拟命名表彰对象名单》结束了5个工作日的公示,名单中有19名中小学教师,其中,汉阴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高级教师赖珍明是唯一一名中职教师。

这种算不上“一枝独秀”的局面,恰恰像极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从招不到学生,到寂寞坚守,再迎来兴盛可期。在安康市,在赖珍明老师的身上,能找到优秀职业教育老师们“守得一处寂寞,方得这片天地”的印记。

谈起自己在安康市乃至全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的多个第一,47岁的赖珍明显得异常低调,不仅完全归功于汉阴县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还有感于职教中心领导对他的支持和包容。不过,在他看来,他是将职业教育作为一块试验田,正是上述县、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让他可以放开手脚、大展身手,直至形成并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

2008年2月,汉阴县职教中心迁址新建,县上将城南开发区最好的一块地给了职教中心,占地65亩。当年7月,当时在月河初中任教的赖珍明调入职教中心。对他印象最深的事情发生在一年后。

2009年初,汉阴县职教中心迎来了第一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春季新生,授课教师赖珍明在名单里看到他在月河初中教过的“问题学生”郝阳的名字。当时在月河初中,郝阳的班主任过来给赖珍明反映,说这名学生经常不上课,跑出去给人家安“天锅”(农村使用的电视节目接收器),专业的安装人员安一台收100块钱,郝阳只收20。郝阳的家庭困难,赖珍明是知道的。于是,他把郝阳叫到办公室说,不反对你做这个,但不要在上课时间往出跑。临走的时候,还送他一套螺丝刀。

郝阳在职教中心的电子技术专业如鱼得水。2009年底,还是职高一年级学生的他,就被选送参加全省技能大赛,与二、三年级的学生同台竞技,最终斩获二等奖。郝阳的获奖在赖珍明的意料之中,但仍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在当时的形势下,毋庸讳言的是,到职教中心就读的学生都是传统教育方式的失败者,但赖珍明从中好像捡到了宝。他认为,做职业教育最大的挑战和成果在于,帮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初中毕业生找回自信,找回学习能力,只有这样,中职毕业生才能学什么都快,干什么都行。

郝阳毕业后,成为浙江一家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赖珍明也在汉阴县职教中心一直专心任教并潜心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如今,作为全市唯一的职业教育特级教师,他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赖珍明信息化教学工作室”。在代课之余,他带领7名工作室成员,做课题,搞研究,做微课,辅导年轻教师和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职教领域的各项技能大赛,获奖频频,也收获多多。

赖珍明和同事默默在一线教学的时候,汉阴职业教育也正在经受发展阵痛。“宣传力度再大,可学生不愿意来,家长也不愿让孩子来。”汉阴县职教中心主任王侠平向记者形容当时2015年前后恶劣的招生环境。

虽受制于全市、乃至全省的整体职业教育生态,但汉阴县尊师重教的氛围却日渐浓厚,并慢慢惠及赖珍明所从事的职业教育。

从2014年开始,汉阴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到了实处。汉阴县教体和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小泉对记者说:“其实也谈不上创新,就是捋顺了教育系统的关键几个因素,教育局有了人、财、编制的主动权,让教育教学更加顺畅,让校长更安心地从事教育工作。”

就拿编制来说,今年实行职普比4:6政策以来,汉阴县教体和科技局在7月份就着手汇总全县教师的编制,预计到中职学生的大幅增长,给汉阴县职教中心增加并调入了22名正式编制的教师,20名特岗教师。今秋开学前,这42名教师已经到岗工作了。

记者了解到,就在前几天,汉阴县人社局的同志主动来到县教体和科技局人事股,上门为调动的教师办手续;另据了解,今年,汉阴县财政拿出了1500万元,用于全县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明年,还将增加1500万预算,两年补齐教师收入与当地公务员的差距:这些,都是目前汉阴教师队伍独享的“待遇”,也是尊师重教在该县的真实写照。

现在形势好了,赖珍明觉得职业老师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即便诸多荣誉加身,但他一再对记者说感觉很惭愧,“我们老同志本来就应当做得好,应该给青年职教老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在他口中得知,从当地职教中心学成后,再回到职教中心当老师,还把事情做得很好的年轻人,安康就有很多,像旬阳县的安刚、白河县的徐甜甜等,他们才是职业教育的未来。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