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新闻动态 > 教体要闻 > 正文内容

紫阳县:答好四道加法题 下活教育脱贫一盘棋

发布时间:2019-08-13 09:30作者:田先波

紫阳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为了找到破解教育脱贫密码的“金钥匙”,紫阳县精心谋划、积极探索,聚力答好“四道加法题”,通过改善基础条件,优化资源配置,紧扣行业扶贫和驻村帮扶两条线,从整合力量、建立机制、落实资金和强化监管等方面精准发力,做细做实控辍保学、学生资助和包村联户等关键环节,下活了教育脱贫一盘棋。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通过教育资助度过了难关、成就了人生梦想,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有效的帮扶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培,夯实基础,强筋壮骨提底气

 

“以前学校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星期五下午回到县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擦皮鞋。现在操场铺了塑胶跑道,刷了地板漆,活动场地也都硬化了,就算打着光脚板在校园跑一圈,脚上都粘不了多少灰。”家住紫阳县城的张志刚说起毛坝镇中心学校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感慨良多。他的话里虽然透着几分戏谑,但却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紫阳县近年来中小学发生的巨大变化。

紫阳县辖17个镇,总人口35万,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3所,2019年春季在校学生有48106人,教职工2630人。近年来,紫阳县牢固树立“固本培元”的思想,紧扣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这两个关键,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努力为教育发展夯基培土、壮筋强骨,为教育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五年,紫阳县用于学校建设和仪器设备装配的资金超过8亿元,紫阳中学、毛坝中学和县幼儿园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省级示范幼儿园。仅2017年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期间,该县累计投入资金就超过了2.86亿元,是当地全县一般性财政收入的2倍多。2017至2019年,全县实施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近110个,学校面貌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巨大变化,初步实现了“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的目标。

如何围绕教育的树人目标和学校的育人功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坚强保障,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紫阳县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种子工程”强力推进。三年来,全县补充新任教师超过五百人,四百余名教师参加了交流轮岗,全县教师总量缺编、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国培计划”“名师大篷车”等项目,集中培训教师超过4000人次,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大力实施“专业素质提升年”行动,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测试等八大行动狠抓“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近三年全县推荐评选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500人,成立名师工作坊4个,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8年,紫阳县政府修订完善了《紫阳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手段更加多元。逐年改善的办学条件,高素质发展的教师队伍,激活了教育发展“一池春水”,全县教育工作充满希望,未来可期。

 

+育,落实政策,为你点亮一盏灯

 

“手电筒将黑夜击穿了一个洞,照亮了孩子的人生路。”隆冬入夜时分,紫阳县东木镇中心学校的教师微信群里,一张特别的照片和一句诗意的点评引得老师们频频点赞。当天晚上,郭坤娥结束了对三名学生的家访后,天已经完全黑了。按照当天的计划,她还有一名学生没有走访。同行的老师都劝她下次再来,但她坚持要“全额”完成任务。于是,“四人小组”取出学生资料,打开手电筒,就地核对学生信息。

这是该县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一个缩影。为了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的目标,紫阳县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教育脱贫中的“排头兵”作用,从政策落实上精准发力,帮助广大“寒门学子”渡过难关,铺平上学路。同时,通过“志智双扶”, 激发贫困学生立志成才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实现了从“靠人帮扶”到“直立行走”的转变。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教育、扶贫、民政、残联及工、青、妇等多部门沟通协作的学生资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部门联席会议、贫困学生建档及动态管理、资助结果公示和助后跟踪教育等工作制度和方案。实行县教体科技局党委班子成员联镇、党员干部包校,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等工作机制,将包抓责任落实到每位教师人头,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县教体科技局梳理从学前到大学各学段教育惠民政策印发到学校,统一宣传内容,确保政策宣传不走样。按照“线上+线下”的宣传思路,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永久性宣传专栏,印制宣传彩页和政策挂历张贴到贫困学生家中,鼓励学校在微信公众号或美篇等自媒体上推送政策信息。充分发挥包村联户干部的积极作用,采取“发放一本政策画册、发放一批宣传物品、举办一台表彰活动、召开几个院落会议、开展一次模拟问卷”等方式,不断加强宣传攻势,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全面提升知晓率和满意度。

三是规范过程管理。狠抓资助对象识别、资助资金发放和个人档案建立三个“精准”,实施精细化的过程管理,确保帮到难处、扶到实处,做到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对全县学生开展调查摸底,据实登记造册,再将学生信息与县扶贫局、民政局、残联进行比对,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程序及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政策文件规定发放资金,使贫困学生资助从认定、上报到审批、发放的全过程都在“阳光”下进行。按照“一生一档、档随人走、跟踪帮扶、因生施策、痕迹管理、全程记录”的总体思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十三类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个人档案“一生一袋”,规范建立资助对象台账。

四是实施扶志育人。在实施物质资助的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和素质的培养,积极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的“造血”功能。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他们增强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诚信、感恩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大力表彰自立自强的贫困学生典型,引领和带动广大贫困学生克服困难、立志成才、回报社会,使资助工作深入人心、更有温度。

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得到了有序有效实施,不仅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也加强了资助体系建设,拓展了资助渠道,发挥了学生资助工作助推教育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外,凝聚合力,轻轻捧起你的脸

 

“老师们每个周都按时来,月儿时刻都惦记着的。每次老师来的时候,月儿就特别高兴。要不是老师上门来教,我们娃儿怕就只有当文盲了。”看到13岁的孙女秋月在老师每周的上门送教中一天一个变化,家住麻柳镇街道的覃承菊感激不已。

近年来,为了让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少地接受教育,紫阳县依托“党建+”工程和教育脱贫大家访工作,扎实开展残障学生“送教上门”,让这些需要专人护理、无法到校上学的适龄残疾儿童也能接受到法定的义务教育。从2016年以来,麻柳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就了成立党员小分队,启动了“秋月爱心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每周轮流上门送教,让她也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写字、唱歌画画。2018年,紫阳县一共有130名视力、听力、智力有障碍的学龄儿童。全县仅通过送教上门的就有49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7.69%,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

这样的送教小分队只是全县教育脱贫攻坚队伍的一个代表。为了把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落细落实,紫阳县建立了“县局牵头、各校负责”的教育脱贫工作机制,建立了县镇校班全员覆盖,党员带头、内外联动的教育脱贫工作队伍,为强力推进教育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

一方面,坚持“刀刃向内”,打造过硬的攻坚队伍。县教体科技局细化完善了《教育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细则》《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各校照章依规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考评制度,对全县各校教育脱贫工作实行过程化、精细化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工资待遇、职务晋升和评优选模密切挂钩。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联镇包校工作,逐级压实了县局领导、股室负责人、一般干部的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有效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另一方面,坚持借力协作,凝聚强大的帮扶合力。该县主动对接,积极整合高校帮扶、苏陕协作和社会助学等多方力量,广泛开展贫困学生关爱和资助活动。自2018年与紫阳县结对帮扶以来,西安美术学院和江苏常州新北区通过结对共建、开展讲座、选派支教教师、选派教师挂职学习等方式,给予紫阳极大的帮扶。双方开展师资培训600余人次,互派骨干教师10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20场,落实教育项目3个,帮扶贫困学生500余人,捐赠图书、仪器等各类物资价值30余万元。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西安赛格集团、香港智行基金会、茉莉爱心公益联盟、丽姐助学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2018年资助贫困学生就超过1000万元。这些来自于天南海北的爱心,点燃了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的希望之光。

 

+面,淬炼担当,翻山越岭来看你

 

今年暑假期间,紫阳县近两千名教职工进村入户开展教育脱贫大走访煥古镇的几位老师给一对老人拍下的合照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对老人丈夫叫冯大志,妻子叫余曰桂,家住紫阳县红椿镇七里沟村,因为山遥路远,这张照片几乎是他们多年来的第一张合影。当拍照的老师把洗好的照片送到他们手里时,老人沟壑纵横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纯真的笑容。

从课堂走向田间,一个月,访176 个村、8.5 万常驻农户,紫阳的全体教职工用双脚丈量着到贫困户家里的距离,把汗水洒在沟壑纵横的山山岭岭之间,风雨兼程、翻山越岭,只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贫困群众的身边。像这样的小事实事,扶贫路上还有很多。

在做行业扶贫工作的同时,紫阳县教体科技局还抽调了7名优秀干部到所包联的四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全县教体科技系统紧盯“建机制、广宣传、践承诺、聚合力、强帮扶”五个环节持续发力,实现了驻村扶贫“四个到位”。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包联各村的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工作重难点,建立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明确每月、每周乃至每天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统筹安排业务工作、学生资助、“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及驻村扶贫工作,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二是帮扶措施到位。严格落实包村联户的工作要求,从入户时间、工作成效、过程记录等方面,对单位负责人、驻村队员和包联干部进行严格的追踪问效,下大力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新民风建设等工作。对照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577”标准,督促享受移民搬迁政策的贫困户按期入住,反复深入地搞好政策宣讲,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帮助贫困户制定和落实增收项目,办实事、解难题。三是扶智扶志到位。积极协同当地镇党委、政府,扎实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主题的新民风建设工作,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督促指导所包联村修订出台《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模范评议委员会,定期评选新民风先进典型。举办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暨高考集体升学礼,广大群众崇尚文明、摈弃陋习的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四是督查考核到位。严格执行《紫阳县脱贫摘帽问责办法》等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脱贫办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现场随机给贫困户打电话,抽查干部帮扶情况。每月对干部入户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评优晋级和考察任用的关键指标。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大家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没有教育发展的优先,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没有教育的卓越,就没有紫阳发展的超越”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深情地说。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紫阳教育脱贫工作高歌猛进、成效喜人全县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7451人1.1亿元,近三年累计完成各类资助9万人次,发放资金7000万元,近2000名贫困学生顺利考入高等院校。全县176个村教育脱贫工作快速进,初步实现了控辍保学零失学、学生资助零失误、特殊帮扶零遗漏、学籍完善零隐患、档案建设零差错、政策宣传零纰漏、贫困群众零差评的工作要求2017年以来,紫阳县学生资助工作受到省教育厅表彰,教育脱贫工作被市教育局认定为优秀等次,县教体科技局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行业脱贫优秀部门”“包村工作优秀部门”,包联的红椿镇共和村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组织”,在历次的国家督查和省市交叉检查中,紫阳教育脱贫工作实现了“零问题”“零扣分”目标。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