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欢迎您!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 师生天地 > 教师文苑 > 正文内容

以德育为核心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4-10 09:43作者:安康市教研室 吴高明

学校文化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是隐性德育课程,具有导向、凝聚、规范等功能。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期重塑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关、德才兼备的人才观,以德育为核心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一、对学校文化的理解

学校文化从呈现形态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主要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和各种体艺活动等,如校园建筑、场地布置、宣传展板、升旗、运动会入场仪式等,通常所说的“环境育人”就是针对学校文化的显性部分。隐性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人际关系等。如建立友爱、信赖、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最有德育价值的校园隐性文化。又如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在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上荣获“年度书香校园”,就是该校重视学校隐性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学校文化从建设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学校领导班子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学校领导班子文化如: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决策能力等。教师文化如:教师怎样备课,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课后如何反思,教师对待观课议课的态度,观课议课的方式,观课议课的重点话题,观课议课的具体过程,观课议课的标准……这些都与学校在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学生文化如:班委的产生,班级问题的处理,班风、学风的好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这些都与学校立德树人机制是否健全息息相关,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间接呈现。

二、学校文化要彰显德育核心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实功夫,也是慢功夫,以德育为核心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深厚文化底蕴和办学精髓的积淀和升华,是一个包括“价值观”、“方法论”以及“实践操作”等的体系,办学理念的践行需要学校文化的积极影响,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陕西省白河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台,为学校持续发展聚力”。这一理念在价值取向上凸显了育人性,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在语言表达上用了三个“发展”,凝练、概括,给人以简洁、清晰之感。在理论基础上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富有价值内涵,与学校的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融为一体。在落实这一理念时,学校结合白河县的“三苦”精神,通过组建各种社团,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将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传递给全体师生,逐渐将其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信念和追求,增强了办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价值力。

2.汇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管理智慧

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过程中要汇聚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是致胜法宝。“以德立身”要求学校不断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学校的管理者更要在道德上率先垂范,要坚守政治纪律,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2018年,教育部印发三个“十项准则”,分别对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行为作出明确规定,明晰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这也提醒学校的管理者要时刻检视自己,修正管理行为,施行智慧管理,让管理真正发挥效能。“以德施教”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管理的过程也应当是知识与美德交融的过程,言传与身教契合的过程,是让学校教育教学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过程。

3.推动“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的落地生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实践与展望紧密结合,这也是以德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师生相长的过程,教师在学生素养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起点,思考如何利用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工作载体,提升自身的育德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基,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如:安康市近几年针对音体美等“薄弱学科”,建立教研基地,定期组织音体美教研活动,加强音体美专项课题的研究,2018年在汉阴举办了全市音乐学科成果展演活动,并从2018年起,统一在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组织实施包含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科学等在内的全学科抽考检测活动,推动学校对“薄弱学科”重视程度,及时填补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短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需要树立强烈的“课程思政”意识,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安康市在落实“思政课程化,课程思政化”过程中注重抓好教师关键主体、抓好课程重要载体、抓好课堂主阵地,把课程思政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丰厚了学校文化的内涵。抓好教师关键主体的首要任务是师德建设,各学科教师要明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育德内涵,掌握中小学纵贯横通、分层递进、整体衔接的学科育德目标序列,把以“学科育德”为主题的内容与师德提高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发掘育德内容,厘清向学生传递、落实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学科教学中的德智融合。抓好课程建设就是要开齐开足并统筹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抓好课堂教学要使学科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知识增长与德行升华相统一的场域。

4.构建“三重融合、三全育德”的德育体系

近年来,安康市各学校立足实际,持之以恒把德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了德育工作有内容、有行动、有效果,打开了从城区到基层、从高中到幼儿园等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工作成效突出。今年1月3日,安康市教体局组织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典型案例交流研讨会,市教体局副局长李黎出席会议并作全程指导。市教体局把构建大德育体系作为2020年核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在全市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融合育德,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育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育德的“三重融合”德育新模式,形成全员育德、全科育德、全程育德的“三全育德”德育新常态,构建涵盖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的德育新体系,这项工作正是学校加强文化建设的良好契机,各学校应该努力做到:一是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入认识德育工作新内涵;二是立足实际,准确定位,正确把握德育工作新要求;三是精心组织,抓实落地,构建德育工作新机制;四是发挥德育网络作用,建立德育工作新体系。为做好 “三重融合、三全育德”德育体系的构建,安康市就此项工作还设置了市级专项规划课题,各校要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5.抓实“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既是一种具有学校个性化特点的关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教师培训、研究和培养工作的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学校文化。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和“尊重差异”,要树立创新意识、特色意识、精品意识,并树立“大校本”理念。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要定主题、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要深入进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并注重整合渗透,促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学校的组织氛围等的提升。校本研修涵盖面很广,围绕德育主题开展研修,可以极大地丰实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其中的“一核”就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就是校本研修很好的主题。又如,我市汉阴县卓小瑜老师推行的德育作业成效良好,各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并借鉴其成功经验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的校本研修。

6. 营造“一校一品、富有特色”的德育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也需要有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千篇一律,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的文化传承,突出“一校一品”。如:2015年以来,我市旬阳中学立足实际,大力开展以“开展君子教育,塑造君子人格”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将“君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源泉,落细落小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创新之路。我市石泉中学以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精心组织开展“家风家训”“新民风”教育等主题活动,利用县“蚕桑文化博物馆”“石泉十美”等乡土资源举行系列“爱家乡”主题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我市汉滨高中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扎根现实生活土壤,不断打造、提升、完善学校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品牌,发扬汉滨高中精神,传承核心素养,以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品味的优秀科技、文化和艺术作品,推动学校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市其它众多学校也大力开展美丽校园、书香校园等的创建工作,在德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德育是持久的,是终生的,只有将德育渗透到每位师生,渗透到每项工作,渗透到每项工作的每个细节,教育的价值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每所学校都要认真思考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自觉肩负新使命,深化以德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打印本页] 分享给好友阅读: